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我们现代化的校园里,在科技的助力下,一系列悄然的变化正在发生。今天做客直播间的四所学校无疑在教育数字化方面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秘籍,请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您的学校在教学方面使用了哪些数字化的技术,有哪些效果。
北京二十中信息中心主任胡廷锋:北京二十中信息化应用还是比较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在课堂教学当中我们的信息化应用的情况。我们课堂上引入了人工智能分析技术,能够实现对老师“如何教”的指导。另外一个层面能够实现对学生“如何学”加以智能推荐。我们在一个教室里面装了一些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捕捉,也会对老师的教态,教学规律以及教学内容,包括声音识别,包括画面识别的综合处理。我们通过后台的智能分析结果,阶段性地提供给学生一个分析结果,通过捕捉信号给学生一些有价值的建议,这是我们在课堂教学的一个应用。
广渠门中学课程部主任刘伟兵:我们重点是在两个方面去做推进,第一个就是利用作业扫描实行一个大数据的精准作业,包括精准教研,我们每天收集学生的作业数据,后台形成作业分析,这个可以实现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个是有助于教师进行教研,通过作业数据的收集,我们可以反馈到学生每天的学习评价情况,教研组可以针对学生的作业情况做分析,经过三年或者两年、一年的大数据积累,我们可以形成学生学习的画像。
实际上还有一个黑科技是AI英语听说系统。它相当于一个小灵通,同时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老师给一段话,学生就可以读,同时读的过程中就可以把学生的读音,后台会进行评价,及时反馈孩子的成绩。这两个系统对于我们今年的高考或者我们日常教学来说,让我们教学更精准,效果也更好。
北京十二中信息中心主任李志新:我们学校从年开始建设智慧课堂项目,那么学校里边每个老师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平板,那么在教室里面有一个超脑,这样整个教学环境都可以通过平板实现。学生无论是在家、在路上还是在课堂上都可以利用平板上课。老师可以通过平板把相关的教案或者习题投到大屏上,那么课上我们就可以通过平板发给学生,学生可以现场作答,然后数据马上就可以反馈到老师那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还有一个在教学方面应用,我们学校建立了“智慧体育”,体育健康监测都是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校长魏国:年咱们学校独立定制了数据分析系统,最早我们参考的模型是北京考试院的两本报告,我们把它结合起来,通过试卷来考察学生,形成了我们最早数据分析系统的模型。经过这些年不断的完善和优化,现在数据分析系统也用在了咱们新的优质校的学校建设上,所以现在学校每周都会有一个周测,周测数据都会扫描进入我们的数据分析系统。
所以孩子在学校只要参加过一次考试,它的轨迹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多次轨迹的变化来分析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以及在哪个模块上存在的问题。这些数据一共有多个维度,组合起来用的话还是非常方便的。
其实我们数据分析系统最早的时候总觉得它没有真正做到精准,所以这些年一直不停地在改进,我们要求数医院的CT一样,它能够精准扫描到学生存在的问题。所以在建设的过程中,它不仅仅要对接北京考试院考试的各个维度,也希望把孩子个性的问题展示出来。
我们在做的过程中,孩子成绩比较好的模块或单个试题它是显示绿色的,如果正常它显示的是黑色,那么如果它这个方面有问题,显示的是红色,我们不仅能够比对这个孩子与班级平均分之间的差距,也能够比对孩子总分位次与单科位次之间的差距,还能够进一步比较与大兴区学生之间的位次差距。所以当时我们在谈到这个话题的时候,我们希望我们的系统能够精准扫描孩子存在的问题,查到这些问题之后,链接我们的试题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北京二十中信息中心主任胡廷锋:我们学校在成绩分析方面,也有自己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我还想补充一下几个方面。咱们的成绩分析系统它有两个维度,一个维度是技术分析,第二个维度我们是基于为学生服务,基于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一个智能推荐和诊断,我们考完以第一成绩报告单的形式面向所有的学生个体,这个成绩报告单中有客观的所有的各种数据,还有基于学科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测量表,根据考试的维度,计算机会自动识别,给出掌握的层次欠缺在什么地方,提建议。针对性地提建议。
听完4个学校的介绍,目前在智能化手段的助力下,我们从备课到授课,到作业的布置,到课后的评价,包括针对性的辅导,都能做到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学生的发展自然也能得到个性化的成长空间。我们知道除了帮助学生成绩之外,学校的管理也是智慧化手段应用的一个大方面,下面请老师们分享。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校长魏国:我先说对于老师的评价上的维度,其实“教、研、评、考”整个系统下来,相对在“评”这个阶段是存在很大困难的,因为学生个体是存在差异的,那么比如说我们学校,如何去评价老师?如果说我们用一套标准评价实验班的老师跟普通班的老师,那么大家理解肯定是不一样,所以如何更科学地评价老师,那么我们也借助了数据分析系统。通过评价,让老师知道自己在哪些地方有改进的空间,这些综合措施的采取都指向让我们的老师能够更好地去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
北京十二中信息中心主任李志新:关于走班、排课也是一个比较大的工作,我们也是依托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涉及到选科,那么我们可以利用他之前采集的数据模拟出来各科的成绩,然后给学生一个建议,那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还有老师、家里的建议来选科。
此外还有智慧食堂,食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阵地,吃饭怎么能够做到光盘行动,我们现在采用刷脸结算来买饭,学生可以提前一周订饭,家长也可以参与到这个过程当中。那么学生在打饭的时候刷脸结算,这样速度可能更快一点。过了一周或一个月,学生的饮食情况或者餐饮的营养价值指标也可以反馈给家长,这是一个智慧食堂的内容。
非常感谢四位老师的分享,我们刚刚聊到了智慧化对课堂、对学校管理的赋能,其实在学校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元素,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也想请老师来聊一聊,面对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校园环境,是不是对老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者说在现在的智能化的校园环境下,老师应该具备一些什么样的技能和素质?
北京二十中信息中心主任胡廷锋:我觉得是两个特点,第一就是教育改革,新观念和社会新需要,这是一个大前提。第二现在科技力量和技术也日新月异,所以说老师至少要具备三个素养。第一个从德育上我们谈党的教育,老师要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现在为社会,我们是在为社会培养下一代的人,所以我们希望老师的理念要跟上社会的节奏,他得有为社会培养下一代新人的理念。
第二,我认为现在的老师需要信息化应用技能。如果不熟悉或者不了解,怎能很好地把新技术跟教育结合。另外第三点,咱们老师还必须要勇于去实践,比如说我们要融合创新,无论是教什么学科的,你要学会主动的应用信息技术,跟我们的学科教学融合到一块,这样才能够把我们现代的教育推向新的位置。
北京二十中信息中心主任胡廷锋:我觉得作为现代老师,首先第一个要会学习,首先我们课改或者说教育进入3.0时代,实际上我觉得包含的一方面是专业的学习,要随时更新自己的专业系统。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社会信息更替特别快,日新月异,所以我觉得要随时得跟上这个时代的变化,要做一个学习型的老师。第三我觉得应该去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学会反思。
北京大兴精华学校校长魏国:就拿我们学校来举例,我们17年做了数据分析系统,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我们有很多老师是不适应的,他习惯拿上试题,拿上教材,然后去授课,一根粉笔走天下。但是在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之中,如何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更好地提升教育教学的效率,提升我们教学的水平,我觉得这本身就是对我们教师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挑战。所以在这个过程之中,我们就要求老师必须要用数据分析系统,班主任必须熟悉所有的教学维度,当然最终我们提高的是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老师也是,因此我想接下来的教育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新技术的应用它可能还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既然已经开端,我想我们接下来的路虽然困难,但是我们有勇气能够把它走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