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沈蒙和通讯员戴欣怡
对预备出国深造的中国学生来说,3月是收获的季节。尤其是那些学霸,国外名校的录取通知估计眼下已经收到手软。
今早,鹿姐姐收到爆料,杭州有名“学神”接连收到四所世界顶尖名校的研究生录取通知,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甚至拿到了哈佛和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耶鲁的1万美金奖学金和麻省理工的半额奖学金!
据了解,哈佛的研究生全额奖学金覆盖全年美元的学费,每年奖学金将近35万人民币。更难得的是,此“学神”原本是一位文科学霸,如今跨界学理,申请的竟然是四所名校的招牌专业之一——建筑专业。
这位传说中的“名校收割机”到底是何来历?鹿姐姐几经辗转联系上了本人。
他叫章大伟,杭州人,初高中就读于杭州外国语学校,本科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计算机科学和艺术史。接下去到了他在四所顶尖名校中选择一所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本科GPA3.82的学霸,章大伟并不是传统的理工科学生——高中申请大学时,他选择的是艺术史专业;虽然在哥大又修了计算机科学专业,但是在大二之前章同学并没有系统性地接触过编程。从艺术史,到计算机,再到建筑学,所以他现在除了“名校收割机”还有个外号:“跨界学霸”。
文科学霸如何成为理科学神
章同学坦言,自己高中阶段在杭外剑桥国际高中学习,当时更擅长文科类课程,对艺术史尤其感兴趣,平时也会去逛博物馆、画展和拍卖行。同时对科技也很感兴趣,常看科技新闻。
高中的假期,章同学作为学校参赛队伍的一员,获得了国际空间站设计大赛亚洲区的第一名,也曾到意大利学习罗马建筑史。
美国本科的专业选择很灵活,只要跟得上,学生可以学好几个专业。“我从大二开始学计算机,一入门发现自己还比较擅长,就开始正式学习。”他解释说。
哈佛、普林斯顿大学的全奖与录取信
麻省理工、耶鲁的录取与奖学金信
科技与艺术,都是章大伟的兴趣所在,不过要兼修两个专业,课业负担也成倍增加。普通本科生一学期通常有四五门课,他得上5到6门课程,白天一直在上课,晚上都用来做作业。艺术史专业不光要阅读,还要写论文,每学期要写三四篇;计算机每节课都有作业,花费时间长,一旦代码出现个把小问题,就要修改很久。
“忙的时候,我一周会花超过30个小时,仅仅用来完成一节课的作业。”章大伟印象最深的一门课,需要创造一种新的计算机语言,这项任务被拆分成若干小目标,每节课的作业就是完成一个小目标。“我们四人小组每天晚上都得讨论,临近期末更是天昏地暗,还要做个像字典一样的说明书,工程量非常大,最后做出来了很厚一本,差不多页。”
除了作业,章大伟每天还得完成多页的阅读。他本科所在的学院,所有学生需要学习西方文学史、哲学史、音乐史和美术史,每一门课程都挑选了从古到今展现西方文明精髓的代表作品进入深入学习。
“一个学期要读10本很厚的书,一周就得读完一本。比如在西方文学史的课程中我们会从以《伊利亚特》为首的荷马史诗一直阅读到意识流的代表作《到灯塔去》;在哲学史的课堂上会从柏拉图的《理想国》聊到福柯的《纪律与惩治》。上课是十几个人的小课堂,每个人都要参与讨论,因为书目覆盖了非常大的时间跨度,而且上课进度比较快,所以每天都要读上百页,比一般的文科课程阅读量都要大很多。”
不过,章大伟并不认为这样大量的阅读是种负担,“从留学生的视角看,哥大颇有名气的必修课程系统对于我们的意义更大,因为我们能够真正在西方的文化、哲学框架下思考问题,从而对中西方的思维差异,以及怎么样更好地促进相互理解,有更清醒和深入的认识。”
章大伟的本科四年都是跟着兴趣学习,他相信并认同博雅教育的理念,即一种通才素质教育,同时重视人文和科学。正是基于这个理念,章大伟在本科阶段探索了不同行业。
他曾在纽约的一家私募基金实习,也曾在顶级拍卖行——佳士得纽约总部和领先的线上拍卖行Paddle8实习过。章同学还创建了哥大艺术管理协会,并担任第一任社长。社团曾成功邀请十多位艺术界成功的校友回校作分享,并且与佳士得、苏富比、Paddle8、美国银行、TiffanyCo.等公司保持密切联系。
兴趣驱动的自律,让章大伟在繁忙学业中一直能保持紧凑的节奏。周一到周五,章大伟白天上课、健身并进行社团活动,晚上开始做作业,常常做到深夜。
四年下来,他的本科成绩单非常亮眼,平均绩点高达3.82(4分制),加上托福分,GRE/5.0,申研的硬实力有了充分保障。
跨学科背景,让名校另眼相看
临近本科阶段的尾声,章大伟在繁忙的四年探索期之后开始沉淀,并确立以后专注的方向——建筑。
“我认为建筑是设计能力的顶峰,而且计算机在建筑上的运用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它很好地结合了我本科的两个专业,让我能够用艺术史去探讨形态的审美哲学,用计算机科学去更好地辅助我设计。”
他猜测,自己之所以能拿到哈佛和普林斯顿的全额奖学金,最大的亮点或许就是跨学科背景——“在哥大同时学习计算机和艺术史的,可能只有我一个。有计算机背景的同时,还有艺术、审美的能力,大学都很重视跨学科人才,但两者兼具的学生比较少。”
明确了方向后,之前出于爱好才参加的项目经历,都成了申研的有力助推。建筑学申请研究生时,需要交一份作品集,这是建筑学申研的重头戏,非建筑专业的学生需要在作品中体现创造力和美学功底。
章大伟上交的作品集主要有4个项目,充分利用了所学优势,一个是大一参加的哈佛暑期项目,与建筑设计相关,还有一个用算法生成的建筑形态,另外两个运用本专业所学——用户界面的交互设计和增强现实项目。
另外,章大伟毕业后在哥大的计算机图形与交互实验室进行的研究,也是他研究生申请中的亮点。
这个暑假对章大伟来说收获丰富——
“我有两封推荐信都来自实验室的教授,一位是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是计算机图像的先驱者之一,之前我上过他的两门课,取得了班上最好的成绩;还有一位教授同时也是一名跨界艺术家,在实验室领导研究人工智能与增强现实项目,由美国骑士基金会提供资金。你的推荐人要越了解你越好,这两位教授对我很了解并且很关心,我很感谢他们。”
充足的准备后,章大伟的申请非常顺利,从2月底开始,章大伟先后收到了麻省理工、哈佛、耶鲁、普林斯顿的录取通知。
在分享申请美国名校研究生经验时,章大伟的建议是:
首先得满足硬性条件,本科学校和成绩必须要比较好,GPA通常要在3.5以上,托福分、GRE是底线。
其次,本科期间多去参加相关实习或研究。
第三,推荐信要找了解你的教授写。
最后,准备个人陈述时,要着重强调自身特质和学校想要的吻合部分。比如,我跨专业申请建筑学,我在写文章是详细讲述跨学科能力,让学校看到我的亮点,写材料的例子越具体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