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鸭告诉你师徒三代教育泰斗这样说,学编

这3位儿童教育学家,教育理念一脉相承,师徒三代人的故事跨度近百年。分别是儿童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麻省理工学院MIT教授西蒙·帕普特和米切尔·雷斯尼克。

正是有了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理论奠定基础,才有了西蒙·帕普特发明的第一代图形化编程LOGO语言,接着有了米切尔·雷斯尼克发明的Scratch语言,有了人工智能、互联网,有了美国的电脑从娃娃抓起运动,也有了今天全中国少儿创客和软件的编程,客观上促进了STEAM教育的蓬勃发展。

让·皮亚杰:首次概括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让·皮亚杰是现代最伟大的儿童心理学家之一,被誉为继弗洛伊德之后最伟大的心理学家。

皮亚杰首次概括了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后)。该理论成为了发展心理学史上的最重要里程碑。

(儿童认识发展的四个阶段)

如何培养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思维能力呢?抽象思维的培养,其实是数学思维的培养。引导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数数建立兴趣,教给他们分类、排序的概念,让他们对体积、长度、重量等进行比较,让他们初步形成数理概念。

此外可通过桌游等逻辑思维启蒙玩具来激发他们进行思考。引导他们在遇到难题时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多询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如何才能避免”“你能想到几种方法”。经常这样有意识地锻炼,孩子就能慢慢形成分析、推理的思维能力。

西蒙·帕普特:首个预见计算机可以帮助孩子学习的人

西蒙·帕普特一生最大的贡献是创建教育构建主义和发明LOGO编程语言

他在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机械组中创建了认识论和学习研究小组,这就是今天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的前身。西蒙·帕普特是让·皮亚杰的学生,在让·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工作基础上,他成为这个小组的构建主义者。正是根据了让·皮亚杰的儿童教育心理理论,帕普特逐渐形成了他后来的建造主义学习理论。

帕普特在MIT利用皮亚杰成果开发了LOGO编程语言。他创造了LOGO作为一个工具,以改善儿童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他开发了一个名为“LOGO乌龟”的小型移动机器人,并展示了儿童如何使用它来解决玩耍环境中的简单问题。帕普特坚持一种简单的语言或程序,孩子们可以学习——像标志——也可以为专家用户提供先进的功能。

在个人计算机问世前,帕普特就已经预见孩子将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使用计算机一样的设备,获取海量的信息,从而辅助学习、提高创造力。20世纪60年代末,帕普特创造了编程语言Logo,为的是教孩子如何使用计算机。

实体版的小海龟。图:cyberneticzo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