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单位
刘华鲁1)2)
1)北京信通传媒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2)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
为便于阅读,《科技与出版》制作了文章的思维导图
点击看大图
以下进入文章全文阅读
摘要科技期刊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科学共同体密不可分,如何借助科学共同体的平台作用,建立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体系,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期刊所处的发展环境和政策导向,阐述了科学共同体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科研人才评价导向、强化学术团体的科技出版功能、科技期刊分类评价体系建设等3个角度提出了激发科学共同体能量、建设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建议,期望推进科学界和出版界共同努力,争夺全球科技人才与国际话语权。
关键词科学共同体;科技期刊;学术志愿者;期刊方阵;分类评价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十分复杂,未来国际竞争将是科技创新的竞争。虽然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这涉及科技战略资源问题,因此争夺全球科技人才与国际话语权被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科技期刊作为引领科学思想、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舆论阵地和科技话语权的载体,应该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为我国科学家搭建国际交流与合作平台、助力科学家和先进科技成果走向全球,与科学共同体一起努力,建立我国在全球科技领域的话语体系,从而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高地。而如何发挥科学共同体的重要作用,快速提升我国科技期刊平台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聚拢国际科技人才资源,是服务科技强国建设亟须解决的问题。
01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政策环境
近几年,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环境总体上呈现加速改善的态势。年8月,中国科协等四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指明了道路,《意见》的出台是我国科技界里程碑式的事件[1],对于提升我国学术交流平台的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年9月,为认真落实《意见》,中国科协等七部门推出全面推进中国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的资助计划——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从单刊到集群,从数字出版平台到编辑队伍建设,其资助范围甚广,资助力度非常大。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的《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准确理解SCI论文及相关指标等10项具体内容,该文件的出台对我国科技期刊留住更多优质论文,抢先发表我国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引导意义。自年开始,中国科协连续两年开展了“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力图发挥全国学会同行评议功能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作用,建立全面、客观反映期刊水平的评价标准,推动高质量中国科技期刊与国外高水平期刊在科技评价中等效使用。可以看出,我国在国家层面从科技期刊资助,到人才评价导向,再到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都给出了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引导,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助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我国科技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02
科学共同体在科技期刊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科学共同体是科学建制的核心,是由科学家组成的专业团体,具有共同的追求目标,为加强交流、促进科学进步而结合在一起。科学共同体除了具有科学交流、培育科学新人、科学普及或科学传播等职能,还具有常被大家忽略的“出版刊物”这一重要职能。记载和传播科研创新成果是全世界科学共同体创办科技期刊的重要目的,代表了全世界科学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导向。因此,科技期刊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与科学共同体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科技期刊一方面可以让科技工作者较好地行使科研成果的发表权和署名权,以有效地传播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同行交流前沿学术思想;另一方面,能够让科技工作者较早、全面地了解科学发展动态,共同推进人类科技进步[2]。因此,科技期刊作为重要的科技成果发布和宣传平台,不仅要能够准确把握前沿问题,有效组织具有引领性的选题内容,还要具有一定的人才凝聚力、学术组织力和学科领域领导力。而这些能力建立的基础正是高端的学术资源,比如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学术机构和学术团体。
科学家是科技期刊获取优质稿源的基础。期刊内容永远是立刊之本,而优质稿源往往在有影响力的科学家和科研团队手中,那么自然而然地,他们就成为科技期刊争夺的对象。虽然国际上有像Nature、Science这样的有专职编辑的知名期刊,但更多的还是SpringerNature、Elsevier等大型出版社主办的以编委会力量为主的学术期刊。若能吸纳一流的科学家担任主编、编委、审稿专家,甚至是编辑等职务,使其深度参与期刊建设,为期刊内容质量把关,这对科技期刊的长久发展来说非常重要。一流科学家和科研成果需要一流科技期刊的推广,同时也可助力一流科技期刊的发展。
学术机构认可是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科技评价这个指挥棒一直影响着作者的投稿意愿,也直接影响着我国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年2月17日,科技部印发的《关于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强调,鼓励发表“三类高质量论文”,其中,期刊、学术会议的具体范围由各单位的学术委员会选定,换言之,学术委员会对期刊的评价将直接影响着其所属单位大部分作者的投稿意向。而从我国发文作者单位的结构来看,很大一部分是高等院校、研究机构。比如,根据年中国知网数据,在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学科,高等院校(不含大中专学校,下文同)发文比例达67.37%、科研机构发文比例达8.4%;在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学科,前者发文比例达52.86%,后者发文比例达16%,其他学科的趋势也大致相同。可见,获得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学术委员会的认可,争取更多奋斗在科学研究最前沿的青年学者的支持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