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干预手段,自诞生以来造福了千千万万需要帮助的人们,全世界都应该为音乐治疗喝彩。然而,对于儿童的音乐治疗相对于对成人的音乐治疗来说,尚未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且,对于处在发展期的孩子,目前的音乐治疗尚未体现出应有的深入程度。
对于处在发展期的儿童,他们的主要发展方面集中在大脑基础功能的形成和完善、脑神经网络的丰富化、人格的形成、社会化的实现。感觉统合(感知觉信息处理),正是个体的基础脑功能,如果发展不足造成失调,将直接影响学习能力的发展,同时伴生多种心理问题。对待这种类型的孩子,光从传统的心理层面试图帮助他们,效果十分有限,因此必须在感觉统合方面进行干预。感觉统合的作用好比一台计算机的系统软件,系统软件安装不完善,任何应用软件都运行不畅。
感觉统合(SensoryIntegrgation)缩写为SI,是指个体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等)接收信息,将信息输入大脑,而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解释、联系、统整,进而做出决策、发出指令,通过分支神经做出反应的神经心理过程。是个体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工作的基础。
有人将感觉统合分为基础统合与高级统合(有称为“低位统合”与“高位统合”)。基础统合为:听动统合、视动统合、视听动统合、手眼协调、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运作、注意力集中等等。高级统合为:注意力的调控、动作企划、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情绪控制、记忆等等。从学科趋向来看,基础统合趋于神经生理学方面,高级统合趋于心理学方面。这种认知有助于我们学习时把握感觉统合形成的生理与心理关系,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应当将以上两个方面截然分开。
如果是由于感觉统合失调伴生的心理问题如:触觉失调引发的缺乏安全感、社会交往障碍;前庭觉失调引发的注意力调控、情绪控制与转换、思维连续性;本体觉失调引发的缺乏自信心,以及各种感觉统合失调引发的其它问题还表现在:
(1)怕黑抗拒去热闹和陌生的地方;
(2)触觉依赖或触觉防御。孤僻、人际交往恐惧;
(3)缺乏自信心,自卑感强,缺乏学习动力,甚至破罐子破摔;
(4)过于敏感、攻击性强,常常主动攻击别人。
(5)秩序感差,不遵守纪律;
(6)做事缺乏条理,粗心大意;
(7)因为常常被批评甚至被歧视而造成的各种心理创伤。
如果没有解决感觉统合的问题,则很难解决这些伴生的心理方面问题。一旦一方面着手感觉统合失调问题,一方面解决心理问题,双管齐下,就能够得到事半功倍的效率。由于环境问题、生育方式(剖腹产)、生活条件的优化、长期的独生子女政策引发的育儿观念问题,致使包办过度、替代过度、保护过度等养育问题等方面的因素,感觉统合功能发展不达标的儿童越来越多,因此,要充分发挥音乐治疗在帮助儿童中的作用,就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