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要不要花钱,一直是在家长们心中萦绕的问题。毕竟很多孩子高考其实就一锤子买卖,家长们也就决定狠心交一笔不菲的高考填报志愿的费用。这些机构辅导一个孩子动辄三五千,甚至上万元的填报志愿费用,您钱花得究竟值不值得呢?
其实填报志愿的机构比家长们多的是信息差和信息量以及对信息的汇总。家长们可能能查到的只是近两年的名次、分数、排位对应的心仪院校的最低分数。但是由于填报志愿的机构拥有多年的数据统计,所以我个人以为在这方面要比家长获得的信息要详实。
但是实际上对于目前五个省份来说,这点信息差完全可以用经验和研究来抹平,因为辽宁、河北、山东、浙江以及重庆这5个省市是新高考,采用的是专业加院校的志愿填报形式。这种填报方式比较简单,而且家长都可以针对性的独立完成志愿填报。学会了完全可以不求人。
现在以河北为例,实际上辽宁、山东、浙江以及重庆都一样!
首先对于高考填报志愿而言,实际上分以上分以下的学生家长根本就不用考虑花钱报志愿,填报也是浪费钱!甚至还可能被忽悠了。
填报志愿,要搞清楚孩子的兴趣在哪里,究竟是为了以后从事本专业还是只是为了考公考事业编或者考研,都有不同的选择,一个是专业优先,一个是学校优先。这点都需要家长们跟孩子沟通好。
要注意这5个省市的高考填报志愿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调剂了。不用担心被调剂到不喜欢的学科。这点估计其他省市的学生都应该非常羡慕。因为可以放心大胆的去挑专业,不用担心被动调剂到冷门专业。
但是不好的地方在于这几个省份的填报志愿的工作量要大了。像河北山东重庆要填96个志愿。而辽宁更多,个,浙江少点,80个。
填报内容呢?一个专业加一个院校这就是一个志愿。
很多人分析了,这样的填报方式容易专业扎堆。那么就需要你有个一保底学校保底专业,就不至于到时候全没报上,而退档。
下面就是方法了。
对于高分考生和低分考生不用考虑太多,前面的15个左右志愿可以作为拔高志愿,选一些往年位次够不着的学校和专业,填在里面,放在表的前面。录取了最好,录取不了也不影响。
但是要注意的是,家长要选的学校是拔高的学校,不是虚无缥缈的学校,你非要分报清华的计算机,那纯粹就是浪费一个志愿。
然后中间的大几十个条目,我们去填报孩子自己高考分数段能够够得到的,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依次填写,从高到低,但是注意其中的学校和专业不能都是同一个档次的,要稍微拉开些许的档位。如果都是同一个档位,那同一个概率的肯定就不行了,万一没录取,这一片都完。
打个比方,分数恰好够末流的话,那这个位置填报的志愿一半都是末流的高校的专业,另一半则是在省字开头的大学和各个行业的部属专业高校里选择专业。
剩下10几个志愿就可以作为保底志愿,放那些必然能够录取的专业,防止滑档。当然如果这个学生铁了心上不了心仪的学校,就复读,那就没必要填了,继续填自己喜欢的学校就行了。不过这些保底志愿其实是很重要的,是能够避免考生滑档,从一本落到二本的保证。
需要注意的是这五个省市的志愿填报是平行志愿填报投档,像河北省,其实就跟中考填报志愿一个样子,不过就是专业和学校更多了。
同时也只有一次投档的机会。所以报名的这些学校一定要注意学校在招生方面的要求。比如视力必须达到多少,身高必须达到多少,某些专业单科分数必须超过多少,或者统考成绩必须全A之类的。否则录取了,然后一查不合格,然后退档了,这就坑了。
一定要防止这个情况出现,不要抱侥幸心理。
以上都是干货,家长自行消化!
本文由趣笔谈教原创,喜欢本文的话请点赞文章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