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学习方法之西蒙学习法,真的存在么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9289.html

在中文互联网上,有一种学习方法叫做「西蒙学习法」,特点如下:

对于一个有一定基础的人来说,他只要真正肯下功夫,在6个月内就可以掌握任何一门学问。

举例来说,一个人1分钟到1分半钟可以记忆一个信息,心理学把这样一个信息称为"块",估计每一门学问所包含的信息量大约是5万块,如果1分钟能记忆1"块",那么5万块大约需要个小时,以每星期学习40小时计算,要掌握一门学问大约需要用6个月。

为了感谢西蒙的这个研究成果,教育心理学界称这种学习法为西蒙学习法。

其实原理很简单:烧一壶开水,如果断断续续地烧,1万个小时也烧不开,如果连续烧,1个小时就够用了。

为了形象地说明,把西蒙学习法比做一把锥子。正如居里夫人所说:知识的专一性像锥尖,精力的集中好比是锥子的作用力,时间的连续性好比是不停顿地使锥子往前钻进。西蒙学习法所支配的学习活动,呈现出一种尖锐猛烈、持续不断的态势,所以又名锥形学习法

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琢磨下很奇怪,许多概念看着寥寥数字,但是理解起来却要花很多时间;即使是英文单词,可能一分半也记不住,需要反复琢磨。而上文中的计算显然忽略了在真实情况下的遗忘曲线,只是笼统的计算了下理想状态。

带这个困惑,偶然找到西蒙·赫伯特的原始论文《WhatWeKnowAboutLearning》之后,发现并没有所谓的“西蒙学习法”这一说,也没有关于华盛顿邮报的报道。

即友Zipfs留言:一万小时是研究象棋选手的结论,我感觉是deGroot的研究,他只是引用。坊间报道是HBR.TheExpertsinYourMidst.p.最后一段。

仔细阅读全原文,其中确实提到了知识块(Chunk)的概念,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知识块形成专家网络:

每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差不多都能识别5万到10万个不同词汇,并回想起它们的含义。”这些词汇会形成辨识网络。“在任何专门知识领域里,正是由于有了一张十分精致的辨识网络,人们才能够从千万种不同事物、不同情境当中,判别出其中任一事物或情境,这种网络是专家的基本工具之一,是其直觉的主要源泉。”

在Simon的论文中着重强调的是:

心理学研究如何发现了“手段-目的”模型。

如何从建筑学中学到“设计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手段”。

如何通过知识块的积累形成专家网络,并且“索引”的过程及价值是什么。

真正要增强学习能力,最核心的还是要根据学生的能力,设计好在他们能力范围内的,拆分为一步一步的问题,让他们在解决一系列前后相关的问题时,掌握想让他们掌握的知识。

学习只发生在学生身上,而作为教师只能引导学生做点什么而已。

并没有所谓的:

六个月掌握任何一门学科像烧热水一样的聚焦所谓“锥形学习法”。

最难的其实是把问题拆分为合理的“块”,而不是持续不断的努力

有时候找到一手资料还是很关键的,这样能避免被忽悠。而许多看似捷径的道路,往往是最远甚至是不通的道路。

下面是通过Deepl.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1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