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全国计算机类
课程实验教学案例设计竞赛通知
(人工智能类)
竞赛目的
为实现高校计算机类课程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协同,推进探究性、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问题为导向,在教学中培育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促进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先进教学理念、内容、技术和方法的广泛应用与共享。
组织形式
1.竞赛由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主办,相关企业协办,高等学校承办。
2.为保证竞赛评选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
3.竞赛组织委员会及评审专家组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计算机学科组、教育部计算机基础及专业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高等学校有关专家组成。
4.竞赛组织委员会制定竞赛章程、决定竞赛模式、规定竞赛规模、制定竞赛规则、设置奖项与获奖比例;确定竞赛时间、评审时间及评审结果的公布;负责与协办方的合作事宜及宣传等工作。评审专家组负责确定竞赛方向与竞赛内容,评审竞赛作品;负责竞赛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及与协办方技术协调。
5.竞赛承办学校由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成员学校申请,组委会批准。
竞赛形式
1.竞赛一到两年举行一次。
2.竞赛分初赛和复赛两个阶段。
3.初赛采取在竞赛网站自愿报名的形式。报名时,需在竞赛截止时间前,根据指定格式,提交实验案例设计方案参赛。
4.评审专家组采用网络评审方式评选出参加复赛实验案例,并在网站上公布复赛参赛名单。
5.参赛者在复赛时需汇报实验案例设计构思,由评审专家组与复赛观摩代表共同评选出获奖作品。
6.竞赛评选时将根据实验教学的发展及推广,设立特别评选机制,以鼓励基层实验示范中心实验人员参加。
参赛对象
1.在高等学校从事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教师均可参赛,案例设计主持人需要具有两年及以上在高等学校从事计算机类课程理论与实验教学的经验。
2.每位参赛教师在一次竞赛中参与的实验案例不得超过2项。
3.每个实验方案的参与者不超过3名教师。
竞赛内容
1.参赛案例要求:能够将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知识图谱等人工智能技术与行业场景紧密结合,要求在实验教学中使用深度学习平台,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兴趣并可进行复现。
评选采用开放性自由命题,参赛者可根据自有项目或者建议方向自行获取相关数据,提交具有原创性并能够进行可视化展示的参赛案例。
参赛者可在参赛期间不断优化和提升自身提交的教学案例,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提交。
2.参赛要求:参赛作品须为参赛者原创,需经过实践教学检验。
竞赛奖项
1.竞赛复赛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及优秀奖;每次竞赛评选一等奖不超过复赛参赛总数的10%,二等奖不超过复赛参赛总数20%,优秀奖不超过复赛参赛总数的30%。
2.竞赛将设立最佳创意奖,最具示范效应奖、最佳虚拟实验案例奖。
3.获奖证书由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签章。
4.竞赛通知及获奖通知由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秘书单位代签署。
时间安排
本次竞赛3月中旬启动竞赛;7月31日截止参赛报名(包括提交参赛文档),8月上旬完成网络初评;8月底前终审;获奖案例将公布在中国计算机实践教育联合会网站公布,同时邀请获奖案例参加计算机实践教育大会,并在大会中展示。
参赛案例提交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