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个人角度来看现有互联网教育产品,并提出自己在互联网教育方向的思考。主要解读K12在线课堂的发展瓶颈,工具类型教育产品的盈利困惑。以及阐述以深入用户场景细节的产品需求为驱动,以“内容结构化与重组”、“跨界思维创新高效教育场景”、“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服务教育”为思路设计的产品构思或雏形。
一、现状
“孩子就是国家的未来”的国家教育理念,“望子成龙”的传统家庭教育思想。使得教育市场一直是一块不可忽视的大蛋糕。而随互联网的兴起,中国教育形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互联网教育也在K12学习中扮演部分角色。而其中的移动产品也随着移动设备的发展而慢慢兴起,互联网教育流量从PC端慢慢向移动端转移。
PC与移动端在屏幕尺寸,手持稳定性,携带便捷性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K核心学习环节在PC端更好进行,而外围的轻量化的、碎片化的、机构化的功能在移动端更适合。
图1艾瑞咨询在线教育报告–移动端流量占比图
市场上现有的互联网教育产品主要有:
优质内容型:真人课程、知识点/资讯/素材/题库
实用工具型:搜题答疑、词典、口语练习
现有的互联网教育研究方向主要有:
专注科技型,试图通过科技革新教育场景
传播资源型,解决城乡资源获取不平衡,追求教育公平
个性化定制型,利用大数据监控学习进度、技能水平
持续创新型,垂直深入教育场景,打造精品课程与产品
二、大话K12在线产品
现有的在线教育产品中,主要以在线课程与小猿搜题为主要代表。其中在线课程将培训班搬到了互联网上,而搜题类软件,则是通过技术创新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在线课程-内容创新空间有限
在线课堂满足部分学生学习新知识点、课堂掌握不扎实而课后重新加强、习题课堂与专题课堂巩固知识点的需求。而在线直播与互动,模拟线下互动学习场景,满足答疑补充知识点的需求。视频重播符合人类记忆规律,满足循环逐步掌握知识的需求。
替代品竞争主要存在线下辅导机构,而学生课余时间众多,线下沟通环境更加便利,是线下的优势。相对的线上课程,主要通过主打“精品课程”与“名师”的概念来教育用户、争取用户。
由于在技术层面,并没有太多难度。在线直播、用户管理、评论留言、视频存储播放等技术都普遍成熟,同类产品间难以在技术上形成优势。产品的同质化的程度严重。而同类产品的差异化竞争,基本都体现在内容上。而实际上,教育机构、辅导机构的多年发展与研究,在K12课程内容上,已经达到足够高的高度。互动课堂、名师课堂等的创新空间实在有限。
在这样一块市场中,再试图通过名师资源,答疑资源来获得竞争优势的战略已是不可取的。通过渠道推广与营销来获取市场份额或许更加有效,但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并没有新的产品价值被产生。
总的来说,在线课程将辅导机构搬到了线上,尝试在“课后辅导”这一块大蛋糕中,使用互联网资源容易传播与复制的特点,分得一杯羹。但实际上,创新能力不足,相比线下优势与作用不明显、甚至有些方面还不足,产品诚意上有些匮乏。而目前大数据的发展,机器学习等,能为用户建立起学习模型,定制课程与查漏补缺等学习服务,获取可以成为在线课程的突破口。这类技术的入门门槛,可以成为部分企业的技术壁垒而形成优势。
小猿搜题的创新与困境
主要通过利用计算机领域的图形识别技术、搜索引擎、DeepLearning等技术来提供快速响应(习题答案)的服务。替代了以往用户通过输入关键字/题目,从搜索引擎获取答案的解决方式。
在输入上更便捷,不用输入大量字符也不用思考什么关键字合适;输入的形式也更丰富,包括图形,字母,公式;丰富的题库,更专业的图片分析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技术的融入,使得更有机会获得有效输出,输出的匹配结果也更准确。
但是,固然有这样的需求存在,有通过搜索引擎获取答案的人群存在,这样的更优秀的替代品,是否真的就成为了用户的需求与痛点呢?
事实上,更常见的两个用户场景是:
A.小丽(家长)在帮助明明(小学生)辅导作业,明明遇到了难题,而小丽一时也解决不了,有些知识太久遗忘了。小丽通过搜题软件获取到了答案,理解了解题思路,并讲解给了明明。小丽在明明面前树立的形象,保持着威严。
B.皮皮(另一小学生)跟同学约好了出去玩,但是父母要求写完作业才能出去。皮皮通过搜题软件,获取到了作业答案,并快速抄写完,从而能够愉快的跟小朋友玩耍。
显然,这样的工具,并不是用在提升用户的效率上,所以很难让用户在这样的场景下为搜题服务买单。
而对于做题快速获取答案提升学习效率上,“自觉的”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有习题答案的习题册来实现。也就是说如果搜题服务要付费,那么有更廉价的提升学习效率的方式。所以,搜题服务付费使用的套路是行不通的。
免费服务,是中国互联网民的习惯。而通过提供免费服务获取大量用户,也是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套路。当有一定的日活与粘性,产品的广告价值,周边价值就会提升。
即使最终搜题服务提供的企业也都能盈利,但是,用户心理预期的价值与该搜题产品的价值确实不匹配的。产品在技术层面,机器学习、图像识别等技术的不断优化,才能实现软件的快速响应与准确响应。而这些技术的价值,并没有被用户认可。
我的一点点拙见,可以重新深入用户的使用场景,不仅仅从用户需求出发去设计,更要去创造革新的学习场景。如建立用户身份认证,通过家长控制学生的浏览权限,从而限制学生“偷懒作恶”(ps:技术本无罪);通过用户的浏览记(如:访问次数、单用户访问次数等数据来建立题目难度模型)、用户反馈(如用户标记某道题的某些步骤为难点并收藏),使用大数据来建立起“分级难度题集”“常错题集”等来提供更多的提高用户效率的服务或用户依赖的产品。从而实现用户对其的依赖性与心理认可,并实现产品的价值。
三、深入用户场景的服务构思
1前端框架的应用-图形与动画辅助数学学习
数理与几何是分不开的,而现代数学,更是增加了许多的变化,静态图已经无法形象描述数理原理。图形动画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简历空间思维能力。PC时代许多教师通过教育体系分发的部分动画Flash进行教学,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类Flash动画的制作成本比较高,也难以复用,所以难以得到推广。而互联网移动时代,逐渐成熟的前端技术与框架技术,使得图形动画的制作与复用变得更加的方便。可以尝试提供图形动画框架的服务,供教育者或学习者使用。
如大量的图形拆分,帮助学生群体简历二维甚至三维的几何思维,进而理解几何背后数字的意义。
图2图形动画加强几何思维
如图形的移动,真实展示数学方程中数字变化的几何体系。
图3图形的移动反映数学方程几何表现
深入用户需求场景,利用现有前端框架技术的复用能力。提供有效而可用的服务,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降低新知识点前期认知难度。
2英语陌生人伪社交-构建最佳对话场景
英语口语,是大多数中国的英语学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