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有句话相信大家都听过:“天才就是1%的天赋加上99%的汗水”,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句话还有后半句,那就是“1%的天赋是最重要的,甚至超过了那99%的汗水”。这句话是著名的天才发明家爱因斯坦的名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我国最早开设少年班的高校,就云集了很多这样的天才少年。
我们要说的这位主人公,年纪轻轻已经是国际著名协会会士。他出身于中科大少年班,24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归国之后更是一路开挂,达到了自己的学术巅峰。他就是合工大最年轻的院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年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获得者汪萌教授。
汪萌教授中科大少年班出身,24岁博士毕业就职于微软亚洲研究院。
汪萌年12月出生,湖北监利人。汪萌自幼天资聪颖,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神童。年,年仅15岁的汪萌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成为这个神童基地的一员。中科大作为全国最早举办少年班的高校,也是天才少年云集之地,汪萌在此如鱼得水。由于自幼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汪萌就选择了信号与信息系统专业。
汪萌(右一)教授讲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作为我国顶尖高校,秉承又红又专的校风,是我国科研学术圣地。在中科大,汪萌每天都可以接触到世界最前沿的研究成果,与各类学术大咖近距离交流,使汪萌对于科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年仅24岁的汪萌顺利博士毕业,获得了信号与信息系统博士学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门由于科研成绩突出,微软亚洲研究院向汪萌伸出了橄榄枝。微软研究院作为世界顶级的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研究机构,云集了世界最顶级的计算机研究人才。经过考虑,汪萌接受了这个OFFER,成为了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副研究员。在此期间,与同为中科大校友号称微软四少之一的吴枫开展合作,从事多媒体信息领域研究。
微软亚洲研究院汪萌学成归国,被忽悠成为合工大最年轻博导。
中科大素有“千生一院士,七百硕博生”的美誉,人才培养工作国内无出其右,汪萌在这里为他的学术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大博士毕业后,他先是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两年,之后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做博士后。在此期间,结识了同为中科大毕业的洪日昌教授,也是他日后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博士后研究结束之后,汪萌教授有意回国。此时洪日昌已经是合肥工业大学的教授,得知消息之后,知道汪萌人才难得,就向校方极力举荐。当时的合工大求贤若渴,对于汪萌这样的青年才俊自然是求之不得。在洪日昌的极力游说之下,年汪萌加盟了合工大,并直接被聘为博导教授,27岁的他也成为学校最年轻的博导和黄山学者特聘教授。时至今日,汪萌教授谈及此事,仍笑称是被洪日昌忽悠来的。
合肥工业大学汪萌教授科研能力出众,是最年轻优青和杰青,如今已是顶尖协会院士。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更何况汪萌这样的极品金子。在加盟合工大后,汪萌教授很快就展现了他超强的科研能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要渠道,是高校科研工作者的必争之地。为了稳妥起见,一般都是先申请青年基金,然后再申请面上基金。但是汪萌教授却直接申请面上基金且一击即中,这也让质疑的声音彻底消失。他与洪日昌教授联合创建的多媒体计算研究所,高端成果频出,成为合工大最具实力的科研机构。
合工大校园一景在此之后,汪萌教授的科研之路更是一路开挂。凭借在多媒体信息领域的突出成绩,他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及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并先后获得安徽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成为国内高校多媒体信息领域的领军人才。值得一提的是,汪萌教授还是同期最年轻的优青和杰青获得者。
合工大校园一景此外,汪萌教授在其研究领域发表论文余篇,谷歌学术显示其论文引用超过次。期间获得了10次国际期刊、会议论文奖励,包括多次国际顶级会议最佳论文奖。汪萌教授科研成果斐然,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和安徽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一),曾经连续三年入选汤森路透“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凭借在多媒体领域杰出贡献,年7月汪萌教授入选国际模式识别协会会士(IAPRFellow),全球仅23名。
国际模式识别协会结语
年汪萌教授已经走上了管理岗位,被任命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如今的汪萌教授已经荣誉等身,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多媒体识别领域的著名学者。作为合工大最年轻的院长,汪萌教授与洪日昌副院长这个多年的合作伙伴,正带领计算机学院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祝愿汪萌教授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不拘一隅,唯才是举。喜欢的话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