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5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跨界比较大的话题。大会组织者邀请我来讲,或许是希望给学校的教育工作者一次“出圈”的学习机会。从互联网+到智能+,从传统经济到智能经济,今天在座的都很幸运,我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那就是智能商务时代,也有人说是工业4.0,即由5G物联网(I)、人工智能(A)、区块链(B)、云平台(C)、大数据(D)共同作用而形成的新一次工业革命,昨天我们对出门不带钱包还将信将疑,今天人脸识别已经代替课堂点名而习以为常。熊友君:IABCD影响我们的生活第四次革命来临对生产生活影响:熊友君在IABCD的整体的组合下,人工智能已经形成了生产力,区块链已经形成了生产关系,云计算形成为基础生产工具,大数据成为生产资料,5G物联网已经成为生产环境。软件算法重新定义我们的生产方式。在这样的新的商业逻辑和社会治理体系与传统截然不同,对于很多不能及时感知时代变化和脉搏的人,未来即将天天都即将面临危机,今天是黑天鹅事件,明天是灰犀牛危机。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里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一个愚蠢的时代;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所以,我们基本可以断言:数字时代的商业新迭代,犹如海啸发生数字化时代影响深远,在这个新的时代,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互联网经济、懒人经济、共享经济、她经济不断涌现。我们研究一下从-年世界排外前五的公司可以明显看出三个时代的分野,从能源型向数字化型公司加速,四次工业革命对人类的影响巨大,我们的管理从不断升级,从千人一面向千人前面再到一人千面。个性化定制化个性体验加速,组织从学徒制作坊向职能组织,再由流程型组织矩阵型组织向平台+个体,生态化组织不断演进。由于历史原因,我们错过了前几次工业革命,今天中国正在奋起直追,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到35.8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36.2%,跃居全球第二。有统计学研究证明,社会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至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一。世界变了,教育可否感知寒气迫近中国式教育有句话深入人心:“知识就是力量”,教师对知识点的传授、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仅量多,而且面广,所以中国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呈现“均值高”的特点。而中国教育的最大问题,就是我们对教育从认知到实践都存在一种系统性的偏差,这个偏差就是我们把教育等同于知识,并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是本职工作,学生学习知识是分内之事,高考也是考知识,所以知识就几乎成了教育的全部内容。最近大家应该看到了美国特斯拉的老板伊隆马斯克实现了“人机接口”,就是利用极其微小的植入式芯片将人的大脑与计算机连接起来。通过电脑可以对人脑进行上传、下载信息,很多人看到这个信息后觉得这个对于聋哑人是个巨大机会,甚至缓解失忆症和治疗脊髓损伤等疾病,可能大家并未想到与教育的关联,而我认为,这可能会让所有以知识型教育的这些机构都将不复存在。这个将对教育产业是一次革命性的巨献!熊友君:脑机接口将对教育是一次颠覆大家认真想一想,如果一旦这个技术成熟,我们把人类所有知识,或者是大英博物馆所有的图书都浓缩成一个小小的芯片,人人都可以一出生就植入这个芯片,结果就是一出生就已经是世界上最是世界最牛的professor(教授)了,有人说知识更新了怎么办,这个更容易,只要在睡觉的时候来一次升级(update)就可以了,通过脑机接口,你的所有的知识都已经具备了,还需要积累知识吗?今天我们幼儿园三年,小学六年,中学6年,大学4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人生最美好的年来都用来学习知识了,而未来我们可能不需要再把时间浪费在读小学、初中、高中这十几年最美好的年华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在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首次到美国访问,有记者问他声音的速度是多少,爱因斯坦拒绝回答,他说,你可以在任何一本物理书中查到答案。接着,他说了那句特别有名的话:“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记住很多事实,而是训练大脑会思考。”我们知道,人工智能就是通过机器进行深度学习来工作,而这种学习过程就是大量地识别和记忆已有的知识积累。这样的话,它可以替代甚至超越那些通过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掌握知识的人脑。而死记硬背、大量做题正是我们目前培养学生的通常做法。所以,一个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未来的人工智能会让我们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学生的优势荡然无存。甚至有可能全面落后于世界!!!世界变了,世界变化的本质原因很多人一直在谈论变化,但少有人探讨变化背后的本质原因,过去,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以生产为核心的思维在构建一切。因为以生产为中心,所有的管理体系都是按照科层制,规模化生产,命令链,按照个体服从组织去实施并进行下一代教育的。今天你会发现很可笑,可能你生产效率很高生产了很多,可是销售不出去怎么办?所以今天一切以消费为中心,需要多少生产多少,因此开始扁平化了,C2B私人定制,有了平等尊重,有了文化共享,有区块链式组织,开始去中心化!这就就是这个时代的革命,不在与枪炮之间,而在数字世界。只是是我们大部分人还没有感觉到背后的残酷。针对这个变化的逻辑我写了本书叫《移动互联网思维:商业创新与重构》,重点讲述了思维九个层次,重点是前三个,分别是去中心化思维代码化思维和共识化思维,这三点是非常重要,去中心化,就是说人类更注重平等和尊重;共识,就是当大家都有驱动力的时候,他就会形成共识。基于共识,但要保证合乎所有人的利益,就需要透明和法律,这就是代码和算法。人工智能让这个世界开始以算法的方式延续,人在这里面会是怎样的存在?我们错愕之余,更应思考数字时代的生存法则。而这一切,对于教育系统,应该想到的说如何进行思维的跃迁。但中国的教育似乎并未准备好,或者说传统中的桎梏更多。有人说,未来几十年中国的教育优势会荡然无存。如果依照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以提高分数,以知识灌输为主要目标,怎么可能适应未来所需?教育为什么而准备?作为教育人,有时真的很惭愧,我们现在在用的教材基本上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的教材,拿着过去的旧地图怎么能找到今天的新大陆呢?今天我们要系统思考如何培养未来的接班人?1.从IQ到AIQ的转变,不是仅培养IQ,而是要培养AIQ,不仅要做知识教育而重要是创新教育,对孩子培养上要从标准化到非标准化,承认个体差异,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从好成绩到好问题,从线性思维到发散思维,鼓励更多的好问题出现;2.从重理轻文到文理兼修,改进沟通能力,提升信息处理效率与效果让学生从信息封封闭走向开放,让他们成立各种社群,如机器人学习社群、区块链研究社群等;从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到文理兼修,未来不仅需要大量AI工程师,更需要文学、艺术大师。教育的关键我认为都是一样的。那么应该是在把它整体的当成一个角度去考虑,你就会发现这个时代虽然有很多的变化,但它本质上并没有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如何改进我们的沟通能力,这就是从温室到社群,我觉得给我们的孩子放飞空间,让他们走出去。那么从重理轻文道文理兼修,以前我们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今天我想说的是我们中国要发展,不仅需要数学家,不仅需要文理需要工程师,我们更需要的文学、艺术各方面的大师,这方面人才是非常之重要。3.从赢在起跑线到赢在最后,要增强学习力,适应信息的快速持续新,从主课教学到专题学习从学习功课到专题提升,世界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孩子,要因材施教,一直在说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个起跑线不是小学一年级,也不是幼儿园小班,而是AI人工智能,它不是一条静止线,而是一个随着全民素质提升而不断提升线,是个动态线,起跑线抢跑对百米赛很重要,但如果是马拉松呢?赢在最后才是真正王者。未来我觉得很多行业都不会有边界的约束,教育跟其他行业一定会深度的融合,教育的边界,我认为就是没有边界。希望我今天的演讲能给大家一些启发,谢谢大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8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