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中国教育舍弃的珠算,却被日本教育当成宝

珠算,是我们中国的一项传统文化。

在没有计算机的时候,中国研究原子弹所需要的数据,就是靠打算盘打出来的。

让我们中国,成为了世界上第三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然而,现在却很少见到学校里再教珠算了,有一种被遗弃的趋势。而在日本,却被当成了宝贝。

这不由得让我们唏嘘。我们尚未发扬的传统文化,竟先被日本发扬光大。

回顾珠算的历史,究竟是发生了什么,让珠算从我们的课本中,销声匿迹了?而日本,又为何把珠算当作宝贝呢?

01珠算的历史

珠算的产生到现在,已经有余年了。是一种以算盘为工具的计算手段。

其实早在石器时期的结绳计数法,就是最开始的珠算。

到了唐宋时期,珠算这一计算方法,才得到正式的命名;到了明朝之后,便开始成为极为流行的算术法。

在当时,珠算是一种极为简便的计算工具。

但凡需要计算的地方,就离不开珠算。比如在没有计算机的时候的会计行业,就需要用到珠算。在处理账户的时候,就需要会计人仔细、认真耐心地使用算盘,算出来准确的数字。

后来,珠算也是被联合国评为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也是靠着珠算,中国也成功的研究出了原子弹。

就是到现在,军队当中,也依然存在着一支珠心算部队。

像炮兵队伍的军官,便随时需要快速地将目标的坐标、距离报出来,这种情况,随时掏出计算器出来,肯定是不现实。珠算在这种时候,也能派上用场。

在化学实验室中,偶尔也会因为计算的需要,而用到珠心算

但是,在近代,绝大多数专业却由于计算机的普及,把珠算抛在了脑后。因为计算机计算的速度,要比算盘更加快捷。

在学校中,原本的珠算课程,也被全面取消,踢出了教材,改成了计算机课程。

虽然也有很多学者、专家持有反对意见,但是,最终还是把珠算踢出了课本。珠算的命运,也就暂时被时代所抛弃了。

然而,在这时候,却有一个国家,一直都没有放弃过珠算,这个国家,就是日本。哪怕是计算机成为主流后,珠算也依然没有被放弃。

甚至,学习的人数比例反而越来越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就让我们往下看吧。

02日本的“珠算”风潮

日本的珠算,其实历史并不长,仅仅有余年,但是却已经成为了专属于日本的一种规模,一种潮流。

一些开得久的珠算班,居然都开了六十年;更有甚者,祖孙三代,都在一个珠算班学过,显然,已经成为了一种传承。

在宣传传播中,也有专门的珠算媒体、报纸、刊物;在国家层面上,日本教育部的官员,也非常重视珠算,要求日本小学生从三年级起,必须学习珠算。

初步估计,在日本私立学校,约有4.3万名的学生,在学习珠算;补习班的数量,也不下于5万间。

不光是学生,在就业方面,日本的珠算,也成为了很多日本企业的招聘条件之一。但也不禁让人心生疑问。

计算机的计算速度,要比珠算快得多,为什么日本人还对于珠算这么热衷呢?

原来,日本学习珠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为了计算,而是另有目的。珠算虽然作为一种计算手段已经过时,但是对于开发智力方面,仍然有着很大的帮助。

在练习珠算的过程中,手里打着算盘,脑子里想着数,眼睛看着算盘,以此完成手、脑、眼并用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对于小孩子来说,起到开发智力、促进想象力的作用。

就算是成年人,使用三指拨珠的方法,也对心肺活动大有帮助,能让人拥有更加强大的身体。

如果能通过珠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成年人身体素质,猝死事件可能还会少一些,尤其在这个时代,一个健康的身体便显得更加重要。

怪不得,日本开始练习起了珠算。反观我们,是不是也应该把珠算捡起来了呢?难道真的要把这项宝贵的技能遗失,丢入到历史长河之中吗?

03我国目前的珠算发展

当然不是。中国教育部就发布了一个文件,专门对珠算未来进行了回答,提出了珠算要把珠算,交给负责义务教育阶段的修订组来负责研究。

在教育部层面上正面回答了珠算的问题,也足以说明了珠算的重视,以及认识到了珠算的重要性。

只是,全员练习的模式,可能并不适合我们,哪怕是传统文化,我们也不能全盘吸收,也要对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为我们取得更大的帮助。

教育专家储朝辉就持有此意见。他认为,首先珠算,应该通过因才施教的方式。珠算,也并不是对所有人来说都合适。

其次,珠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只有挑选好合适的内容,才能对孩子更好的教育。最后,珠算的教学也要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避免珠算对时代的脱节。

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别说会用,就是了解珠算,都未必了解。看来这条路,任重而道远。

04结语

虽然现在珠心算重新被教育部提起,但是于年提出,距离真正能够实行,还有很远的距离。不过能提出来,就已经是将来能够变好的一个象征了。

尽管现在,还仍未能进入课本,但是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逐渐兴起了各种珠算的兴趣班。

如果是孩子真的对珠算抱有兴趣,培养成为一个健康的爱好,何乐而不为呢?

起码,要让珠算这项传统文化,也有可以学的地方,也不至让这个传统文化,再次遗失了。大家又对珠算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欢迎各位在下方进行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