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有什么问题又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www.kstejiao.com/

文|冷丝

栏目|大学专业和就业

众所周知,计算机专业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的热门专业,根据教育部公布的信息,全国范围内,82.67%的高校设有计算机专业。

近10年来,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很多高校至今还在专业开设时跟风跟进。

在很多人眼中,计算机专业和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很好。坦率地说,因为缺乏社会对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需求量的准确认知和调研,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进入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前景不甚乐观。

就业形势并不好,这其中的原因很多,而且显得有点复杂。

计算机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各大高校早已普及,这种计算机知识普及形势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

而随着“互联网+各产业”的理念的进一步推广,以及互联网经济迅猛发展形势,计算机技术及知识迅速普及,高校各专业基本开设了计算通识知识课程,且各专业学生可以参加计算级别认证,这是高校毕业生从单一型专业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的良好的趋势。

但是,各专业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选择余地,也促使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必须提升自己的知识技术水平。

较为尴尬的现实情况是,目前的人才培养体系立足于学科来构建专业知识体系,与新工科背景下的计算机类人才工程化特征和行业特征均存在较明显的偏差。

近年来,很多部属和省属重点高校虽然在引入新的知识、重新设计理论教学内容和丰富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总体效果依然一般。但是,实事求是地说,专门化、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不仅没有形成,而且还有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的问题。

而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企业需求存在不匹配的问题。

目前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定位过于强调“通才”,再加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大多只停留在表层,并未深入,这就导致高校培养的计算机类毕业生进入企业前,仍然需要企业重新培训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这就给高校带来一个问题:大学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

对于该问题,高校通常无法准确清楚地描述,由此导致人才培养方案的错位,质量保障措施不到位,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都不强。

还有计算机专业学生自身的问题,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计算机专业学生缺乏自律性主要表现在时间管理和考勤两大方面。

由于专业学习的需要,几乎所有的学生大一入学时就配备了高性能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这就让不少自制力差的学生长期沉迷电脑游戏和网络虚拟空间,不思学习,形成熬夜成性、睡眠严重不足、精神状态不佳、旷课、迟到、课堂睡觉、考试挂科等一系列不良现象。

计算机是一门高实践性学科,高校应当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同步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室和机房,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多动手、勤思考,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计算机专业在校生要适当开展实用型计算机课外兴趣培训活动,依托学校资源建立兴趣小组,进行自主学习。

在对待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方面,专业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接触课外知识,参加学科竞赛,利用暑期时间前往软件公司进行社会实践或实习,促进学生深入了解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开发、系统维护等工作,掌握更多课堂外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唯有如此,计算机专业学生才会具有钻研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学生才能够认识到计算机行业发展的光明前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