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六盘水市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中心任务,坚定不移地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师队伍,规范教育管理,提升办学内涵,学校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全市提前两年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验收。截至目前,全市现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所、在校学生人、专任教师人,全市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3%。
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年8月,六盘水市第三中学成功创建了贵州省二类示范性普通高中,填补了市直属学校无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空白。该校并没有停下发展的步伐,明确要提升档次,创建贵州省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
“创建贵州省一类示范性普通高中是市三中发展的重要目标。通过三年努力,学校育人条件更加完善,育人环境更加优美。”该校副校长王道琨表示,近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发展、以评促提升,认真对照标准开展自查自评,不断补齐短板、强化优势。
在改善育人环境方面,钟山区第十五小学星筑校区充满了现代气息。星筑校区不但配备了智能消防系统、智能转播系统,还实现了网络全覆盖、配置了电子白板等,这些硬件设备,有利于建设信息化教育和智慧校园,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各级各类教育工程项目个,新增各级各类学校所,改扩建学校所,新增学位17.43万个,教育资源总量得到了显著扩充,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教育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同时,我市加快缩小校际间、区域间、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差距,大力推进“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三通”建设,完成“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建设,截至年9月,完成计算机配备台、班班通套,建设录播教室43间、创客教室37间、智慧教室97间,配备多媒体设备教室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互联网实现全覆盖,基本培育起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生态环境。
多措并举营造优质育人环境
水城区第二小学严家寨校区主要服务红桥街道鱼塘社区、严家寨社区安置点搬迁群众及周边常住居民。该校于年8月投入使用,现有教学班34个,教师81名,学生人,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家庭的孩子名。
学校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安置点搬迁群众办好“家门口”优质学校的工作宗旨,在培养孩子们的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下功夫,注重“德智体美劳”全方位教育,多措并举为搬迁群众子女营造公平、优质的教育环境。
我市紧盯“义务教育有保障”指标,对贫困、学困、留守、孤残等学生落实教师“一生一策”联系监管和分类保学责任,“十三五”以来累计劝返辍学学生人次,在全省率先实现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组织名教师送教上门,今年以来已累计送教人次,“五有措施”覆盖率达到%。
保障适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在六盘水市第四实验中学体育综合活动室,同学们在开展乒乓球、羽毛球训练,尽情挥洒着汗水。
一直以来,六盘水市第四实验中学按照“党建引领、课程培育、活动搭台、学生出彩”的思路,以社团活动、文化艺术节和第二课堂为抓手,着力缔造具有地域特色、学校特质的优秀课程。并注重在常规教学和专业培训中渗透民族文化元素,增强师生的文化自信力、自省力、自觉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远大抱负的新时代美好少年。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退高进初进小”的决策部署,六盘水市第四中学高中部搬到高中教育城,腾出老校区个学位化解“大班额”难题,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优化作业设计,控制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布置个性作业,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开设兴趣类、特长类、技术类40余个课程培育学生素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
近年来,全市规范义务教育招生管理,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划片入学政策,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有效缓解“择校热”“大班额”问题,年以来,全市累计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个,共新增班级个。同时,大力推进“双减”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所学校开展课后服务,服务学生29.18万人,其中每周五天都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达28.02万人。(乌蒙新报记者 罗 京)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