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解密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教学团队介绍

一、教研室开设的课程特色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经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确定的基础课程,主要开设C语言和Python语言,注重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系统掌握程序语言的基本理论、基本编程方法、基本内容,在实践操作环节注重语言的应用领域,案例丰富。开设目的是为了开拓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做好必要的基本编程知识,使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具备独立思考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思维处理问题。

二、课程教学团队介绍

(一)课程团队成员简介

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团队主要有C语言和Python语言两个课程教学团队,团队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15人,其中副教授4人,讲师7人(在读博士1位),助教4人,硕士以上学历比例为93%。

(1)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团队成员

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教学团队负责人,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主任,硕士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专业,主要研究领域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教学设计,从教8年,一直兢兢业业,教书育人,求学上进。在校级的课件制作大赛获二等奖,说课大赛获二等奖;获得优秀党员称号,工会积极分子称号;主编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教材一部,目前正在主编校本教材《Python程序设计教程》一部;组织编制《Python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在第一批审批中获得优秀排名;立项校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并已经实施课堂;主持省级科技课题1项,主持校级课题2项,参与省级课题3项,参与校级课题多项,论文多篇。年带领学生参加ICPC江西省程序设计大赛,年指导4位学生参加信息技术大赛获得二等奖3项。

李素明

副教授

同济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等。教学上,曾先后荣获校多媒体课件比赛"一等奖",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技能比赛理工组“一等奖”,校实践教学示范课比赛理工组“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省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江西赛区“三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老师”。先后多次荣获校“优秀教师”荣誉,科研上,参与完成省级课题1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2项,主持在研校级精品课程及校级课题各1项,参与在研省级课题2项,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教材一本,同时主持发表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发表实用新型专利2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ISTP检索4篇。

副教授

云南大学软件工程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学习技术与心智发展、MOOC设计研究等方面。教学上,获得江西省从教三十年证书,校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科研上,主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1项;参研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1项;主持省教改课题1项;参研省科学技术厅科研项目1项;主持完成校级课题3项;参研完成校级课题3项;主持在研校级科技类课题1项;同时主持并参与申请发明专利3项;发表科研论文二十多篇,其中核心论文7篇,参与编辑和撰写教材一部。

宋丹丹

讲师

毕业于武汉轻工大学,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学,数据分析与管理。入职4年,工作勤奋,认真完成教研室分配的各项工作。在工作期间,主持完成校级科技课题1项,主持在研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校级课题2项,参与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发表论文3篇,主持并参与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个,申请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

张传香

讲师

毕业于江西农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学位,主要负责计算机基础与应用、python、等课程的教学工作。教学期间曾带领学生参加计算机各类技能竞赛,多次获得“优秀教师”荣誉。并在新进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得“三等奖”荣誉。

邓柳英

助教

毕业于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应用。拥有5年电子政务从业经验,获得中国网络安全审查技术与认证中心安全运维专业级认证;取得项目经理证书;参加CMMI体系、OSSP组织标准过程培训并组织公司通过CMMIML3级认证。

朱清

专职教师

主讲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基础(python),做事认真,有耐心,发表专利1项。

(2)新工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成员

佘佳丽

讲师

新工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负责人,负责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讲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主讲《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现代信息技术(python语言)》、《大学计算机基础》等课程。获得新进教师片段式教学比赛优秀奖,指导学生参与江西省大学生信息技术知识(本科组)获得校级一等奖,省级二等奖。参与校级教改课题3项,发表CSCD/北大中文核心《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1篇。

副教授

硕士,专业为计算机技术,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教研室计算机教师。教学上,一直兢兢业业,努力创新,获得优秀教师荣誉二次;参与学校与学院的讲课比赛获得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二次。科研上,近年来参加各类学术会议,主持与完成江西省计算机类教改课题4项、主持完成校级教改类课题1项,主持并参与申请专利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其中ISTP检索3篇。

副教授

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等。曾在南昌工学院民族教育学院计算机教研室担任多年的教研室主任一职,曾参与少数民族教育司组织的全国少数民族预科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的制作。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基础教研室一线教师。近年来参与省部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1项。发表ISTP论文2篇,核心论文1篇,省级论文10余篇,发表实用新型专利3个。

郑佳炜

讲师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近3年发表论文4篇,专利一项,立项校级教改课题1项,参与多项课题及课程或团队建设。学习能力强,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

丁艳艳

助教

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专职教师,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学习能力强,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近几年一直都在培训机构教学一线,从事英语学科教育。多次获得企业中的年度最佳教师奖、赛课中获得一等奖。

温松

助教

毕业于广西民族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法为:机器学习、网络安全,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专职教师,承担大学计算机基础、Python语言程序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发表EI会议论文3篇。

助教

毕业于江西理工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毕业后曾在国内以及国外企业工作过,年8月开始从教至今,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从事计算机教学工作。年6月应聘于南昌工学院,现担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专职教师。-学年荣获“优秀教师”称号-学年荣获“师德标兵”称号、-年度荣获“优秀教师”称号。

朱欢乐

在读博士,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获硕士学位,.9-.7,于江西师范大学就读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现代远程教育、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学设计等。现任南昌工学院教育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教研室一线教师。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一项,校级课题三项,参与省级课题二项,校级课题两项。发表ISTP论文三篇,省级论文四篇。

三、团队科研、教学、竞赛情况

(一)团队科研情况:

两个教学团队总体目标一致:本着“教学促科研,科研出成果,成果获奖励,成果报项目,项目奖项带队伍,教师队伍促教学”的六环紧扣原则,提出了教改成果六个“一”的目标,即主持一批课题、建设一批精品课程、出版一批规划教材、建设一流本科课程、指导一批学生参加省赛赛事并获奖、打造一批教学名师。这一优良的团队建设机制目前的主要成果有:主持江西省科技厅课题2项,主持省教改、科学规划类共课题4项,主持校级各类课题共17项,专利19项。

(二)课程建设情况:

本教研室主要讲授课程C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基础(C)、程序设计基础(python)、现代信息技术(python语言),教师们兢兢业业、认真研读教材、文件指导精神、开拓创新,专研教学改革,在教学方面呈现出一系列课程建设成果:年夏群主持混合式线上线下一流本科课程《Python程序设计》立项,年夏群主编教材《Python程序设计教程》立项,年李素明主持的校级《大学计算机基础》精品课程、年佘佳丽负责的新工科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团队立项。教师在教学方面都自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在教学中获得突出贡献奖、师德标兵、从教30年荣誉证书。

(三)竞赛情况:

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扎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竞赛中增长知识,提高自我。

四、教学团队建设意义

教学团队是建立优秀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整体水平,培养具有特色的应用型人才的有利组织形式,是培养骨干教师的有利平台。营造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的环境,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和优势,以团队力量促进个人发展,以团队目标促和谐共进,推动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在实践教学中不断改革创新,出成果,为教学名师的培养打下基础。

推文编辑:刘宇潇

责任审核:教育学院团委新媒体中心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