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姓名:赵华
南京师范大学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
02
主要事迹
多年来一直从事智能信号处理、光纤光栅和智能仪器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项目一项,厅局级项目三项,横向项目一项,发表论文六十余篇,获得专利数项。主讲课程《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移动通信技术》、《实践创新训练》、《电子系统设计》、《现代通信网》、《现代电路理论与技术》等。
省级科研项目1项,省部级教研项目2项,校级教研项目5项。
年获南京师范大学“优秀教师奖”;年获南京师范大学“教书育人奖”;年以来,主编出版教材《电工电路实验》、教材《电子线路实验》;年,主持的“电子信息、通信工程实验系统的自主研发”荣获南京师范大学十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
03
赛事指导
指导研究生及本科生参加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FPGA创新设计邀请赛等获省级以上奖项20余项。
竞赛指导,厚积终将薄发?
赵华老师长期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外专业大赛。赵老师认为,竞赛给同学们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参加竞赛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专业技能,增强学生的自信,而且可以锻炼参赛同学的综合能力,如团队的组建、拉练式的高强度集中训练、复盘的水平、心态的稳定以及温暖的陪伴等。在参赛的同学中,大多数成员都是“新手”,科研经历尚浅,对于竞赛过程中用到的一些关键技术的挖掘不够深入,容易使竞赛项目或作品的研发偏离设计方向。赵华老师在指导同学们参赛时帮助他们找到核心技术的重要切入点,找准方向,解决重要的关键问题。
年指导黄训华、郝媛媛和郭晨吉三位同学参加研电赛,参赛队伍需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内完成整个系统装置。经过赵华老师的多方考量,参赛团队由一个研二队员和两个研一的队员组成。参加校研电赛之初,时间紧迫,尽管赵华老师带领队伍日夜不停的进行设计与实验,队伍也只是搭建了一个完整的光路,电路部分还没有实现。在临提交之际,赵华老师依然觉得设计还能优化,于是和团队成员们一起废寝忘食、一轮一轮地反复打磨,终于以一等奖收官校研电赛。但是冲击国赛的时候,由于需要现场展示作品以及课件汇报,团队成员们慌了神。因为那时,队伍的系统还不能实时传输数据,并且课件汇报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得知情况后,赵华老师马上稳定了队员的情绪,指导团队一步一步地对系统进行优化,团队的课件也在赵华老师的指导下来回更改了几十遍,一遍一遍地排练演习,获得了总决赛资格。参加全国总决赛的时候,团队终于做到了数据的实时传输,向评委们完整展示了装置,并配合讲解,获得了全国一等奖。
此外,赵华老师曾指导学生参加“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和“TI”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比赛前悉心指导备赛方法和竞赛策略,同时关心参赛的硬件条件,保障训练环境,解决了场地、器件、技术等各方面的问题,为同学们比赛获得优异的名次奠定了基础。年,在赵华老师的指导下,刘云飞、聂龙同学获得“蓝桥杯”单片机组全国一等奖,其中刘云飞同学是一等奖第一名。
科研育人,勤勉结出硕果?
作为研究生学术之路上的领航人,赵华老师一直以“学识渊博、学术严谨”著称。他指出,研究生想要做好科研就必须习得三个能力,即发现创新的能力、实施研究的能力和成果展示的能力。
“发现创新点是学术科研的重要起步”,这是赵华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而创新思维并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是呆坐空想就能够发现的。为了启发研究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赵老师潜心钻研教学方法,拓展教学内容,同时保证每周至少和研究生开展2次面对面的工作交流,着力提升同学们的综合素养,尤其是对科研的理解、思辨能力。而只是发现创新点还远远不够,如何设计实验?如何论证猜想?依然是学术道路上的必经关卡。因此,赵老师始终重视科研方法的教授,坚持认真上好每一堂课,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开展研究的各种方法和工具,真正做到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为研究生同学打下扎实基础。最后,面对成果展示,这一工科生的常规弱项,赵老师也积极以课题组组会为契机,锻炼研究生同学在表达凝练、文章撰写,以及PPT制作等方面的实战能力,指导研究生顺利走完科学研究的全流程。
谈及赵老师对同学们的科研指导,今年在读研究生二年级的高凯玥同学深有感触。在一次常规组会中,赵老师发现高凯玥同学提交的光栅传输谱带宽比以往更宽,而其线性动态范围也更大,很可能有效提升高边缘滤波器的传感灵敏度,而这正是课题组一直钻研的重要方向之一。随后,高凯玥同学很快开始探索可提升灵敏度的最佳光栅参数,但是实验的重复性和稳定性并不如预期的好,开始逐渐走入瓶颈期。在挫折中,赵老师多次主动关心和鼓励她,帮忙确定实验方向,调试MATLAB参数,最后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仿真实验和实物测量。实验成果发表在了《JournaloftheOpticalSocietyofAmericaB》杂志上。
关爱学生亲师方能信道?
生活上,同学们对赵华老师的评价都绕不开“亦师亦友”一词,既能在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上指导学生,又能在兴趣爱好、生活趣事上与学生无障碍交流。为了帮助研究生更早的了解行业需求,提升职业技能,赵老师经常帮忙向同学们推荐岗位和实习机会;同时也积极发掘有潜力继续攻读博士的学生,帮助他们树立科研目标、寻找发展方向。而在平时的相处中,赵老师也真心爱护学生、关照学生。课题组的很多同学表示,赵老师经常能细心的留意到大家的身体状况和情绪波动。帮消化不好的同学制定养胃食谱、与科研压力大的同学促膝长谈、让遭遇情绪剧烈起伏的同学及时休息,凡此种种都是赵华老师与学生们相处的平凡点滴,也是一名教师关爱学生的最佳写照。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信任亲近,便要在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上鼓励引导学生,即使是不易察觉的角落也盛满了老师用心的付出和真挚的情感。未来,赵华老师也将继续用真心、爱心、耐心去指导和陪伴学生,见证更多学生的成长。
编辑
靳红杰
审核
褚腾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