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考成绩今日发布,7月27日,考生开始填报高考志愿。高考填报志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能否被录取,以及将来从事哪一方面的工作,所以必须慎之又慎,填报志愿应遵循哪些策略,考生又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用好高校招生简章……针对这些问题,今天本号特邀部分专家,为考生解疑答惑,支招志愿填报。
考生如何根据排名和分数段填报志愿
高考之后,还有“大考”。如何避免高分落榜,如何不让分数“浪费”,每年高考志愿填报之时,这些问题都让众多考生和家长纠结不已。那么,考生究竟该如何根据排名和分数段填报高考志愿?
根据“最低高出值”来填报志愿
韩宝江(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博士后):很多学校或者社会讲座人士经常会提醒考生或者家长,在高考成绩公布后,根据全市的分数段分布表和排名位置来填报志愿。在笔者看来,根据全市排名位置来填报目标志愿有一定的合理性,毕竟每年这些高校在某个省份(直辖市、自治区)的招生计划人数大致是相对稳定的,参照往年的全市排名来粗略判断录取概率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根据排名来预判录取的误差率可能会有些偏高,成绩略高的考生要比分数低的考生成功的把握更大一些。
笔者建议,全市排名仅作外围的参考数据,甚至可以完全抛开不用,因为高校录取时依据的是考生的精确分数而非全市的位次排名,尽管二者之间有着较高的一致性。考生在查询个人高考成绩且无异议之后,又已经确定了清晰的报考专业方向,那么下一个迫切的工作环节就是对照目标高校的招生计划,或者登录高校网络主页中“本科招生”一栏,通常会有近几年来该校的某些专业在某省份历年录取学生的分数段及人数,这些数据对于考生评估基于个人分数的录取概率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参考依据。
通常的做法是:通观过去3年来,计算该校某专业在本市录取考生的最低分高出本市一本、二本参考线的分数差(即最低高出值),也就是明确考生必须高出本市确定的某参考线多少分,才有可能被该校录取。某考生高出本市参考线的分数如果均高于过去3年该校某专业在本市的最低高出值,那么可以说具有了较高的被录取概率;如果超出过去3年最低高出值均在20~30分以上,则被录取的概率大大增加。当然,根据过去3年本市的最低高出值来估算也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素,那就是本年度报考该校该专业学生的整体实力和人数。报名学生整体分数高且人数多,则今年录取的实际最低高出值必然要上升,反之下降。
依据三个数据“冲、稳、保”原则填志愿
甄兆敏(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高三年级组长):在拿到自己的高考成绩之后,考生如何根据自己的分数选择合适的院校呢?
我们首先要获得三个数据:第一,高考成绩的排名。特别提醒的是,高考相对成绩比绝对成绩重要,要更重视全市排名。北京教育考试院在发布高考成绩的同时,还会发布《年北京市高考考生分数分布》,即所谓的“一分一段”表,考生将高考成绩代入,即可获得自己的高考成绩排名。
第二,登陆北京教育考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