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婷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现在我们国家的教育模式也做出了调整,从之前的“应试教育”,慢慢向全面发展靠拢。以前的教育模式更加重视文化课的成绩,但是现在会重视培养学生们的特长和兴趣爱好。
毛笔书法和计算机编程走进小学的课堂,美术、音乐、体育陆续加入了中考里面,也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双减政策之后,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减少了,但是很多家长也开始不免担心学生的成绩。
新任教育部长谈“艺术教育”,成绩和艺术要兼顾学生文化课的成绩不能松懈,艺术特长也需要抓起来,也让学生和家长表示无奈。但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艺术教育”好像势在必行。前一段时间,新任教育部部长就曾经就“艺术教育”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他认为现在一定要重视起“艺术教育”,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耽误学习成绩也不能忽视对艺术的培养,要实现艺术和成绩两手抓。也就是说学生们在兼顾文化课学习的同时,也要培养艺术细胞,对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培养和熏陶。
但是这样观点也引发了很多家长的热议。有家长表示,双减原本是为了给学生减负,但是现在要在重视成绩的同时再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岂不是另一种“增压”。也有家长表示,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想法很好,但是实际实行起来却有很多困难。
笔者分析:
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们就是死读书,这样不利于将来的发展,所以艺术教育应运而生,让学生们在成绩提高的同时,也要培养艺术。这样的情况可能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课后时间可能要去补习艺术。
也可能会增加家长的经济压力,在大部分学生对去学习艺术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不得不也给学生报补课班。这一点也让很多家长表示无奈,他们并不是不想给孩子更好的“艺术教育”环境,只是心有余力不足。
“艺术教育”下,对学生有哪些好的影响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未来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培养艺术,可以让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发展,成为复合型人才,未来也能有更多的选择。首先在高考里面,学生可以选择成为体育生或者是艺考生,因为高考对这类考生文化课的要求并不高,学生们更有机会高分进名校。
其次,学生们掌握多一门技能,就能在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就业竞争力这样大的今天,多一项技能,未来的发展前景就会更好一些。
增加课堂的趣味程度,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现在很多学生都开设了艺术相关的课程,比如说美术、音乐,这些以前在初二初三就会消失不见的课现在都回来了。这样的趣味课程,会提高学生们上课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更加喜欢上课,并且还能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
很多小学还开设了趣味数学,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也增加了学生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更加感兴趣了。
家长要如何培养学生的“艺术细胞”因材施教,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
很多学生喜欢的艺术课程不一样,有的学生喜欢音乐,有的学生天生对绘画感兴趣,有的学生听到音乐就会跟着律动。家长可以因材施教,寻找学生感兴趣的艺术课程,这样学生喜欢起来也不会有抵触心理,并且还能学得很好,对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创造艺术的氛围很环境,让学生耳濡目染
相信有不少家长其实从小就喜欢一些乐器,或者是从小就喜欢音乐等,可以在家里面为学生创造一些艺术氛围。比如说播放一些音乐,或者和学生在一起画画聊天,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艺术兴趣,还可以缓解压力,一举两得。
笔者想说:
从学生学习的压力上来看,增加一门艺术确实会让课余时间变得更加紧张起来。但是增加艺术的学习,确实可以让学生未来有更好的发展。在目前这样的教育模式来看,全面发展的学生在将来就业上会更加吃香。
但是艺术教育不是强制的,家长和学生依然有可以选择的权利,如果家长不想增加经济压力和学生的学习压力,那么就不进行课外艺术的补习,在学校里面跟着学习一下也是可以的。如果学生实在很有天赋,可以重点培养。
今日话题:大家觉得艺术和成绩两手抓可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