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如何让大学计算机教育适应社会对于未来人才数字化能力的需求,已成为国家专门人才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课题。篇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文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大学计算机教育研究在年以后发展速度较快,其研究热点集中于大学计算机教育内涵、教学改革促进人才培养、教学模式与方法和不同专业背景四大类;主题演化路径为兴起、实施和发展三个阶段;研究前沿主要围绕理论研究指导实践、与其他教育阶段的分工与衔接、新模式新技术推动大学计算机教育发展三个方面展开。
计算机教育是把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作为一项教育内容
培养和训练人们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的教育活动,包含不同的层次。基本要求是了解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历史,熟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与操作技能,并且能借助计算机为自身工作和社会发展服务。较高层次是对计算机的使用有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能够编写程序,利用计算机去解决专业领域中的问题或日常事务问题等。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人们意识到了计算机应用的广泛性和发展前景,因此,计算机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而是成为一种现代社会普遍需要的基础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质教育。我国最初的大学计算机教育,主要是为了加快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四个现代化的需求;之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以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为核心目标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实施
在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出现,计算机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各学科、各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越来越依赖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大学计算机教育在各领域人才的素养和能力培养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大学计算机教育已从最初的试点探索阶段,逐渐过渡到新时期新技术背景下的全面改革阶段。
在此背景下
如何定位大学计算机教育及其功能,如何在大学有效地开展实施计算机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大学计算机教育使得大学生以知识学习为基础,以能力发展为核心,并与大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从而针对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创新精神进行全面培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