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有的人刚刚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年,有的人正在读硕士,也有的人已经开始创业,有了自己的事业,一位95后在自己的25岁交出了最精彩的“科研答卷”,成了高校最年轻的博导。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博士生已经是非常高的学历,科研能力已经很强了,能带博士人的人更是科研大神级别的人物,怎么说也应该是知识渊博的老教授,万万没想到,一个年轻小伙子已经可以带博士生了。
重庆大学是非常知名的大学,计算机领域也有着不错的成绩,能够进入这所学校任教已经要有非常漂亮的履历,能做博导,那更是“实力惊人”了!
25岁应届生博士做大学博导,专研高科技领域
25岁的冯磊作为弘深青年学者人才被引入重庆大学,同时也是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先进智能研究中心的客座科学家,这两个名衔已经可以让人想象冯磊科研实力的强大了。
冯磊所研究的是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数据挖掘领域,这也是近年来大热的高科技领域,我们普通人已经对“大数据”这个词不陌生,而“人工智能”更是开始向普通人生活的各个领域渗透,就是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状态。
这几个领域也是科研奖项评选的重点领域,冯磊这么年轻就已经在这个领域有所成就,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会获得更重要的科研成果,而作为导师,也一定会带出非常优秀的研究生。
科研成绩太优秀,实现学院零突破
冯磊有着十分优秀的科研成绩,他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实现了直博并提前毕业,已经在国际顶级期刊和中科院一区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在25岁的年纪,很多人还是被导师在身后追着完成论文的时候,冯磊已经独立发表影响因子很高的论文了。
许磊所发表的这些论文,如果普通博士生能有一两篇就已经是非常厉害了,他却发表了这么多,可见他对这个领域也一定是热爱的,才能持续深耕。
另外,他所撰写的一篇论文也在第38届国际机器学习会议上得到发表,这是机器学习领域内备受瞩目的顶级会议,具有很大的国际影响力。
这一论文是重庆大学计算机学院第一次以第一单位在该会议上发表,他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都是他本人,以一己之力为学院实现了零的突破,可以说是该学院论文史上的里程碑了。
招生名额已满,请同学别再邮件联系
如此优秀博导自然是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冯磊也亲身感受到同学们的“盛情难却”,在学院的个人主页明确写着:秋季研究生招生名额已满,感谢同学们的热情,请不要再邮件联系我了。
冯磊似乎已经对同学们联系导师的热情“无法招架”,不过这烦恼怎么看上去如此“凡尔赛”呢?不过也可以理解,本身科研已经很忙碌,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带学生了吧。
其实研究生选导师是非常重要的,导师的科研方向和实力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读研成果,跟了“大牛”老师就有机会发更高质量的论文,进入好的团队也更能提升自己的实力。
很多网友都表示,自己还在到处联系导师被拒绝的时候,人家已经开始“拒绝”招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真的好大,感觉到了人间参差。
网友:千万别让我妈看见,普通大学生如何“逆袭”?
同样是大学生,人家可以直博还提前毕业,更随身带着国际顶尖的科研成果,那么普通大学生还有“活路”吗?
从小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下的网友又感受到了熟悉的恐惧,齐刷刷打出“别让我妈知道”这样的评论。其实这种比较本身就是不必要的,就像李白说的“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可取代的地方。
不是每个人都有着相同的家境和天赋,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只要认真对待大学的课程,好好学习,也就不辜负大学时光了。
大学时期也要对以后的出路有一个打算,多多与老师交流沟通,吸取学长学姐们的经验,找到属于自己的路,不需要跟别人比较。
总结:这是似乎是一个“牛人辈出”的时代,给了普通人一定的压力,仿佛觉得自己是在“人间凑数”,这也没有必要,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可以努力提升的地方,像冯磊这样的成绩确实难以企及,可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大学生活,不虚度时光,就已经值得骄傲了。
今日话题:你觉得高校导师年轻化是好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