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大连理工一流本科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以下10大亮点DUTers都注意到了吗?
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新时代“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建设取得突出成绩
学校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依托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思政课课程群建设。年,进一步强化立德树人成效,以6门思政公共必修课为支撑,以“行走的思政”社会实践课为依托,以“四史”课为补充,构建了“6+1+4”大思政课程体系。持续建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通识课程模块,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以“U型教室、O型课堂”的授课形式继续实施“百人百讲”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
学校深入实施《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传承红色基因,紧紧抓住教师队伍“主力军”、课程建设“主战场”、课堂教学“主渠道”,持续推进实施顶层设计、基层支撑、全员参与、教改示范、评价引导等一系列举措,完善“五位一体”“四个全覆盖”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深化课程思政内涵建设。年,学校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基地获批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国15个),2门本科课程及相关教师、团队获评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团队。
基于“三环四链五机制”专业建设范式,全面实施“一流专业”提升计划
学校持续推进实施研究型大学“三环四链五机制”专业建设范式,在已有的2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基础上,按照一流专业“双万计划”建设要求,全面实施“一流专业”提升计划,持续提升专业建设内涵和水平。年再添36个一流本科建设“双万计划”专业,其中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7个,另有8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已通过评审。至此,我校入选“双万计划”一流专业数量达到74个,占全部招生专业的92.5%,有力支撑了学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以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评估)对标国际质量标准,安全工程作为全校第26个认证(评估)专业通过专业认证现场考查。经济管理学院实现国际商学院认证大满贯,成为全球第所通过世界三大商学院认证的商学院。
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深入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
学校以一流课程“双万计划”为引领,全面实施“一流课程”建设计划,加快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创新,“互联网+教育”深度融合,课堂教学革命性变化。年新增入选首批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门,数量位列全省第1位。充分发挥已有53门国家级和门省级“双万计划”一流课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互联网+”教学平台建设和“大工品牌”一流课程的开放共享,23门课程上线教育部在线教学国际平台,42门课程上线辽宁省跨校修读平台,70门课程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校。大工品牌的精品在线课程群受到全国各地各层次学习者的广泛好评。学校举办了大连地区和全国范围一流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大工品牌的一流课程产生较大影响。
严把意识形态阵地,打造高水平优秀教材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教材审核,严把政治关、学术关,强化“凡编必审”“凡选必审”机制。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优势,紧密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立足时代、面向未来,全面加强高水平教材建设。年完成由院士、教学名师等高层次人才领衔的60部新工科新文科精品教材立项建设工作。学校获批2项教育部新兴领域教材研究与实践项目。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中,以第一作者单位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总数位列全国第15位,高占先教授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名)。
实施产学研教协同育人计划,大力推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学校组织制定了《大连理工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管理办法》《大连理工大学强基计划班管理办法》,形成了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特色举措“四项计划”方案,构建了“一式两制三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关举措得到教育部《拔尖通讯》报道。在已有4个强基计划专业、2个“拔尖计划2.0”基地基础上,年新增获批物理、计算机、力学3个“拔尖计划2.0”基地,学校被纳入“英才计划”实施高校并完成首批招生,获年度教育部“拔尖计划2.0”荣誉奖项7项。疫情防控期间圆满完成“拔尖计划2.0”全国线上书院主题活动周组织工作,师生通过学术前沿报告、科学精神领航、学术技能指导、学生交流分享、红色思政大课等10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线上活动,与全国拔尖基地的师生们云端相逢,受到了各兄弟高校的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