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科技期刊的尴尬留不住优质论文

“投个稿给中文期刊,9个月(还没有审完),因为编辑在审两年前的稿子,这种事屡见不鲜。你还会发现有些稿子排队比你晚,但发得更快。看不清规则和套路,打电话到编辑部,下午4点以后往往就没人了。”这是一位年轻大学老师对中文科技期刊的吐槽。

习近平总书记在年5月的院士大会上提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今年1月30日,科技部的一份通知对此进行了强调,要求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年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并与财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委共同实施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全面推进了科技期刊的专业化、数字化、集合化、国际化进程,这体现了对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重视和支持。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达余种,中文期刊占88.5%,英文期刊有种进到SCI(科学引文索引)。但是中文期刊状况不尽如人意。

《中国科学》杂志社总编辑任胜利曾经和同行做过“中文科技期刊现状与困境的问卷调查”,份来自期刊从业者的问卷中95.6%对中文期刊现状表示忧虑,87.4%的人认为目前亟须吸引优质稿源、提升学术质量,78.1%的人认为目前中文期刊数量种类存在结构性问题。

他把中文期刊的现状归纳为“小、散、弱”。大多数中文科技期刊一年只发约篇文章,所以说规模小。平均到每个出版单位只有1.16种期刊,有两本期刊就算好的了。一个大学或者一个研究机构就办一本刊物,养四五个人。有时办刊单位出版科技期刊,主要目的是“养人”,“接收科研做不好的员工。还有一些单位的家属都放到编辑部去”。

另外,中文科技期刊同质化非常严重,整体上既没有学科分布的考虑,也没有学术定位的考虑。“‘农业科学’,每个省一个,甚至有的市都有一个;化工类期刊,每个省几乎都有一个。再看大学学报,以大学、学院命名的种,占中文期刊的12%,也就是说一个大学一个学报,都是综合性的,没有特色,读者群作者群不明确”。

这种现状的结果就是优质论文的流失,越来越多论文以英文论文形式发表于国外期刊,我国科技期刊的稿源质量不断下降。

年的一份统计表明,我国发表SCI论文51万多篇,占SCI总论文的22.5%。美国以25.6%居第一,我国居第二。但从SCI期刊区域分布来看,美国占32.6%,我国是2.6%,在种SCI期刊中,中国期刊只有种。“期刊的发展和论文发展非常不匹配,并且期刊越来越滞后于中国论文的发展”。

今年8月16日,国内最大的知识问答平台“知乎”上出现了一个新问题:学术界不投中文期刊的原因是什么?不到24小时,该问题就被热榜收录,短短两周后,吸引了个回答,浏览量超过34万。

针对这个问题,CCFYOCSEF(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近日举办了“中文科技期刊——路在何方”的特别论坛,邀请期刊领域专家、计算机界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对中文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成因、未来发展以及政策等问题思辨。

“这是评价机制的问题。我们投中文的学报,在职称晋升或者评项目时,评委一看就会认为这与国际期刊不在一个级别上。”中科院自动化所的一位研究人员说,现在根本就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14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