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仅29人,他入选他还是博士国奖获得

白癜风怎么诊断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698561.html

为全面推进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建设,研究生院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构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一流研究生教育体系为目标,不断深化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在健全研究生资助体系、推进国际化培养、开展创新实践教育、优化就业结构、创新思政教育方式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举措,旨在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我校研究生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借此契机,研究生院特策划推出“榜样的力量——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系列专访,从科技创新、海外访学、服务同学等方面讲述他们的成电故事,展示我校育人风采。听榜样故事,汲取榜样力量,望全校研究生奋发进取、不懈努力,争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拔尖创新人才。

个人简介

李向鹏,男,预备党员,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级博士研究生,师从宋井宽老师,博士期间主要从事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

目前在国际主流的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6篇,担任一作的论文占其中4篇。不仅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内高影响因子的顶级期刊TransactiononPatternRecognitionandMachineIntelligence,也包括人工智能领域和多媒体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AAAI(CCFA)和ACMMultimedia(CCFA)。同时,还担任学术期刊PatternRecognition(JCR二区),ToMM(JCR三区)和TIIS(JCR四区)等多个期刊的审稿人。

在今年之江实验室举办的之江国际青年人才论坛上,他以个人的身份申请到了计算机学院唯一一个之江国际青年人才项目,全球仅入选了29个名额。

用一句话来形容李向鹏的学术之路,那就是始于探索,敬于科研,忠于坚守。秉承“人生在勤,不索何获”的态度,他广泛阅读文献,刻苦学习计算机领域知识。从兴趣到专长,他有过喜悦,有过失落,但从不惧困难,即使碰到难题也甘之如饴。

志存高远,做梦想的追寻者

本科期间,李向鹏就发现自己对计算机领域充满兴趣,于是在大一大二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相关发展前景和情况。机缘巧合,大二下学期时他选到了由高联丽老师教授的语义网课程。受老师介绍的计算机前沿知识的吸引,李向鹏在临近课程结束主动联系了高老师,表达了自己想要加入老师的科研团队的愿望,高老师欣然答应。

之后两年,在高联丽和宋井宽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李向鹏的学术之路越行越远。谈及印象深刻的经历,他说:“高老师经常跟我们讲的一句话是‘payattentiontodetails’,看论文的时候要注意细节,想idea的时候,写代码的时候,写作的时候都需要注重每一个细节。之后我们做每一件事时都会想起这句话,认真地考虑,仔细地检查。”

大四时,李向鹏正式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学术论文,主要探讨跨膜状态下的信息检索问题。这篇论文的发表,彻底激发了他内心的科研热情。之后他通过学校“urp”计划(本科生进入实验室科研计划)进入高老师的大媒体研究中心,并顺利保研到高联丽老师门下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

艰难困苦,做科研的实践者

在第一篇论文发表的短暂喜悦之后,李向鹏又投入了新的研究。当时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交叉领域方向刚刚兴起,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保研之后,他的研究方向也由之前的“图像视频检索”转到了包括视觉语言描述和视觉问答等方向的“视觉和语言”领域。

由于和自己之前所学的方向不同,甚至差别较大,许多方面尤其是研究经验都需要重新学习,但李向鹏并不气馁,大量阅读本领域文献,并积极和老师学长探讨想法的可行性,探讨后又迅速通过代码检验想法的有效性。起初由于受制于代码能力,即使是一个简单的想法,李向鹏都要画上两三周甚至是更久的时间来验证,但通过不断地摸索,这个阶段所花的时间也逐渐缩短。虽然科研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想法都行之有效,失败时有发生,但这并没有让他灰心,反而给予他更多的经验积累。最终,他通过在视觉向单词转化时增加残差的思想的方式,减小了视觉信息在解码时的信息损失,提升了生成的描述效果。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刻苦的学习,李向鹏不仅收获了新知识,也对科研更具有信心,于是,他在研一下学期正式申请硕博连读,在高联丽老师和宋井宽老师门下继续科研之路。

上下求索,做未来的拼搏者

进入博士阶段,李向鹏发现博士生活并不像想象中轻松。他意识到,攻读博士的目的在于推动知识向未知的方向前进,一小步的进步背后是巨大的付出。他更加努力,积极探索,并在研究生院“博士生学术支持计划”和老师项目的支持下连续参加了年1月的AAAI和年4月的ACMMM两场大会。

AAAI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是李向鹏博士期间参加的第一个会议,起初他压力很大,常常会因为idea的问题和老师反复讨论,又或是因实验问题和老师激烈探讨。经过无数个日夜的打磨,论文才最终形成,并被评为了OralPaper,这意味着他的工作受到了行业内的认可。之后,李向鹏还受邀到夏威夷参加会议并进行会议论文的展示,而他也在会议上见识到诸多同行的工作,收获了领域内资深人士的建议。

紧接着,李向鹏又在年四月份投稿了ACMMM世界多媒体大会,这篇论文被评为了OralPaper,而他也于十月份赴法国尼斯参加了会议。李向鹏回忆,当时准备的时间较早,实验取得的效果也不错所以就着手论文。最初,设计的模型是为了增加视觉特征表达的多样性,没想到和宋老师讨论最终写作框架时才发现缺少一个重要的理论支撑,在算法模型当中并没有明显的限制条件,而当时距离截稿时间只剩下十天左右。在两位导师、王轩瀚学长以及MIT淦创老师的帮助下,又设计了一个多样性损失函数作为限制性条件,终于解决了问题,而这也对于最终视觉问答的效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李向鹏并不为此洋洋得意,反而激发了自己对一些新问题的思考,他决定不骄不躁,继续沿着这些方向“上下求索”。

“路漫漫其求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向鹏很喜欢这句话。科研之路确实路途漫漫,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探索新事物的好奇心。在未来,他希望能够不断提升自己,尽早达到老师的期望,也希望有机会能够出国交流,看看更广的世界,做更多有趣的工作。

学长寄语

希望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尝试不同的方向,尝试不同的可能,尤其是低年级的本科生,在自己有许多尝试机会的时候去尽可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对于读博这件事情来说,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有抵抗挫折的能力,也要有宽慰自己放松自己的能力,因为博士期间的产出并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也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要气馁,对自己宽容些,有信心些!

代表性论文:

[1]XiangpengLi,LianliGao,XingXu,JieShao,FuminShen,andJingkuanSong.KernelbasedLatentSemanticSparseHashingforLarge-scaleRetrievalfromHeterogeneousDataSources.Neuro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