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创业公司长什么样?成功的牛人都有哪些特质?在他们的奋斗路上,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坑”,最重要的改变是什么?
“创·问”向一些优秀的华创派、投资人、业界牛人抛出问题,也希望分享他们的想法给你。
本期主角是有知有行创始人孟岩,他刚刚开始了自己的第三段创业历程,《你好,有知有行》。
他热爱投资、冥想、写作以及打造产品,用近篇原创文章《孟岩的投资实证》,完整记录了作为一名长期主义投资者的所思所想所行。本文中,孟岩从自身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从计算机专业学子转身投资行业的初衷,也分享了他三段创业、十余年投资生涯的感触、收获。
全文分享如下:
Q1:你大学念计算机专业,为何会选择投身投资行业?契机与初心是?
孟岩:年,我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开始了7年的学习。这段经历对我很重要,现在回想,它给我留下最大的烙印是我意识到我可以用代码和产品来创造一些这个世界上本来并没有的东西,给别人提供价值,直到现在,这依然是最让我兴奋的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喜欢做产品和企业的原因。
选择投资是因为偶然。6年,我注意到一件有趣的事。我的父母并不会用电脑,却自学了Excel,并且每天打开电脑开始记录更新的基金净值,计算资产变化。我和他们聊过后才知道,5年大熊市时,由于银行的基金卖不出去,他们被「摊派」买了很多基金,随着股市慢慢回升,他们赚钱了,还赚了很多。
我从父母的行为中看到了用户需求,与两位同事Robin和Louie一起从微软辞职,创办了一个基金理财社区——「财帮子」,帮助基民管理自己的基金账户,并可以在论坛进行交流。
这件事对我最大的意义是让我发现了我自己对投资的热爱。与我的大多数朋友不同,刚接触投资时,我就不认为这是赌场,也没有在亏损的时候把原因归咎于「政策」或者「其它人」,而是花了很多时间去研究和学习股市背后的密码。
到后来,我想把这两件事情结合起来。通过产品,把我学到的这些东西,传递给更多人。我觉得这件事很有价值。
Q2:财帮子-且慢-有知有行,你如何评价这三段创业?相同与不同之处是?
孟岩:表面上看,这三次创业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有关投资,有关公募基金。
但其实这三次创业又有很多不同。
做「财帮子」时,我并不理解投资,也不知道用户真正的需求是什么。那时创业都在说「Web2.0」、「UGC」(用户创造内容),我们也把自己比做投资界的「豆瓣」,是把互联网领域很多「顺人性」的玩法搬到有些「逆人性」的投资上。我们发现自己追求的「极致体验」顺应的是用户的「赌性」,产品变成了帮助用户「亏得更快、更多」的工具,于是我们关掉了网站。
做「且慢」时,我对投资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明白打造这样一个逆人性的产品会有多大难度。需要把一件长期逆人性的事情变成很多短期小的「顺人性」的点,陪伴用户进行长期投资,把收益拿到,同时也提升认知。另外一个巨大进步是对「文化」和「品牌」的理解和实践,我觉得这两个词与且慢能做起来是关系很大的。
到「有知有行」,我们想更进一步。我们非常认可「投资是认知的变现」这句话,因此我们希望在基金跟投工具之外,能把投资者教育这件事做得更好。在长期陪伴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帮助大家学习投资知识,拿到合理的投资收益。
再回看这三段经历,我想另一个显著的变化来自于我自己的成长。
我知道了投资究竟是在赚什么钱,也知道了用户赔钱的原因;我明白了创造企业的根本价值是满足用户深层次的需求,同时更重要的是给用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帮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我理解了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更重视这些「看不见的东西」;我懂得了治理结构对于一个公司的重要性,因此也从一开始就把这件事放在首位。
Q3:你做这件事情的内在驱动力是什么?
孟岩:最重要的还是热爱。
我喜欢投资,也用投资赚到了钱。我希望用产品帮助我,把我对投资的理解、以及我的投资方式传递出去,能让更多的普通人也通过股市赚到钱。
另外,如果这件事儿做到了,不止会改变很多家庭的财务状况。如果整个社会的财商水平得以提高,大家不再视投资为赌博而是把它看作是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方式,这会让整个股市的波动降低,从而让企业家拥有更长更远的视角,这对整个社会都是很美好的事情。
最后一点,我想引用我的一个好朋友前两天对我说的一句话。不久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