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程童美孙莹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亿欧

初期白癜风能治好吗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209/6053654.html

日前,由睿艺举办的“ACE全球素质教育行业峰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达内教育集团CEO、童程童美未来教育研究院首席教育官孙莹出席峰会,并以“学习的升级”为主题,发表了她对素质教育的看法与思考。

以下为部分演讲实录整理:

达内是一个在成人和大学生IT教育当中积累了18年经验的公司,在过去18年里,我们沉淀下来的最宝贵资源就是洞察了IT技术发展驱动应用的变化、商业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以及在不同的IT技术变革阶段,人力资源供给的变化。

早在年,基于深刻的规律洞察,我们就判断未来有一天所有的孩子都会去学习跟计算机相关的科技类的技术。面向21世纪的语言,一定是编程语言,所以年我们从成人IT教育当中,裂变出面向3-18岁孩子的编程教育。

问题又来了,学编程究竟是为了什么?在加盟达内以前,我有过很长一段时间的人力资源工作的经历,我们在谈到一个已经进入职场的小伙伴的时候,通常用很多胜任力模型评估他,其中一个就是“冰山模型”。

冰山之上看到的是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职业胜任力、职业发展力。冰山之下是什么?是一个人的思维和认知。我们发现决定一个人一生能走多远、走多长、走到哪里,是否有很好的面向未来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就是冰山下面的东西。

这些并不来源于进入职场之后,而是来源于在很小的时候,在3-18岁的持续发展过程当中。所以当我们带着编程教育进入到3-18岁中国孩子的学习领域的时候,我们认为学编程不是为了学一个技能,而是为了发展他的学习和思维。

今天,我们一直在谈素质教育,但是很多人理解的素质教育,是把它独立于学科教育之外,不是这样的。所有的教育都应该是素质教育,学编程、语言、数学、物理、化学,所有的学科事实上都仅是一种载体,在这些载体基础之上,我们不断地去发展人的思维、认知和方法论。

我们再谈谈校外机构,事实上在构建整个教育系统的过程当中,学校提供基础教育。我们这些社会培训机构,事实上是在探索素质教育如何更好地跟学校教育、学科教育相融合。

我们是企业,拥有灵活的机制,我们可以做很多探索:基于学习组织的探索,基于孩子成长过程、评价系统的探索,基于面向目标的教育、面向结果的教育的探索。通过灵活的探索,给到我们的教育改革以更多的来自于社会机构的案例。

童程童美从进入到编程教育和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开始,我们在构建整个教育系统的时候,就不仅仅是考虑课程如何设置、老师如何实施、用哪种模型。

我们考虑的是如何科学地组织学习,在我们日常学习组织的过程当中,我们应用的是PBL的项目式学习方式。大家可能认为,我们搞比赛是为了凸显素质教育的效果外化。不,从构建真正的科学素质教育的底层逻辑上,我们进行赛事的设计,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学习方式,叫基于挑战式的学习。

如果项目式的学习是老师提出一个任务,学生可以应用技术也可以不应用技术,在课堂场景和其他的场景当中去协同完成项目,那么挑战式的学习则是老师和学生一起去确定要挑战的任务是什么,一定是通过技术在课堂或者是课外去完成任务。

我们每堂课都会基于PBL设计,阶段性都会有基于CBL挑战式的学习,这就是我们的实践。

我们从年开始,截至年底,通过赛事参与过这样的挑战式学习的学生有3万以上,其中晋级国际赛的队伍是支,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小朋友有人,获得国际级奖项有人,还有名以上的学生获得了自己的软件著作权证书。

我们前面说,学习有基于目标的学习,也有基于结果的学习,我们正在探索这两者要如何进行结合。

基于目标:小朋友未来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有专家说应该成为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优雅生活者。

我们家长希望什么?希望我们的小朋友是健康的,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面向未来的各种不确定性能独立调试自己,并且幸福发展。

所以我们期待在未来,孩子应该成为的样子都是基于目标的教育。

基于结果:考试考了多少分?竞赛打了什么样的成绩?高考到底行不行?事实上社会上很多的焦虑都是基于目标和结果之间不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的融合。

当我们想面向正确的目标去培养孩子的时候,如何阶段性地去评价孩子是否沿着正确的目标去走,这是整个教育系统都应该共同探讨解决的问题,童程童美就是在这样实践着。

事实上这是一个基于孩子成长路径的评价系统。童程童美希望用自己的实践给到大家更多的启发。

近期,国家推出了很多教育监管政策,归根到底教育将会回归教育的本质,教育将会回归全人教育。而科技素质教育正处于一个人工智能在重新定义世界的时代。数字时代的工作岗位供给,也使家长对于编程、人工智能都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大家也都认识到,面向21世纪的语言,其实是人和计算机交互的语言。

此外,软硬件的进一步的发展,也使得很多智能产品已经成为孩子日常学习最主要的工具。我们发现,现在的青少年使用电子设备、智能设备来学习的能力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但是当这些智能设备来到我们生活和工作学习当中的时候,也使得大脑专注的时间变短。

因此,当我们使用各种在线平台、多媒体手段、移动互联手段过早地进入到孩子学习过程当中时,将会给思维专注、思考带来怎样的影响?这是各个教育提供的主体,都有责任、有义务去思考的,到底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科学的。

童程童美是以少儿编程开始进入到K12教育领域当中的,我们致力于成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信赖的科技素质教育专家,未来我们也致力于成为中国每个家庭可以信赖的科技素质教育伙伴,帮助他们一起构建每个家庭的素质教育系统。

经过6年发展,童程童美目前有13万全款付费学员,我们在全国53个城市有个直营中心。目前童程童美的全职讲师已经超过人,在全国范围内我们有多位同事,包含教育部白名单赛事在内,我们一共有10大国内外顶级赛事。

与此同时,在交付模式上我们坚持OMO模式,在线下我们有自己的直营中心,面向3-6岁孩子,我们仅提供线下小班真人老师的互动教育,6岁以上的孩子我们可以针对孩子学习的方向和课程内容,提供在线直播真人老师互动的小班课的授课方式,一直以来我们认为OMO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科学的方式。

童程童美到底在做什么?最早我们是以人工智能编程为媒介进入了K12教育领域,与此同时我们还有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我们也将会发展美育和科技相结合的科技素质教育。

大家都在谈编程,学编程到底是在学什么?是为了学习一门编程语言?还是通过编程语言的学习作为一个媒介去发展你的思维和能力?

编程、计算机语言像所有的学科一样,仅仅是一种介质,如果我们仅仅为了掌握一门语言而去学习它,事实上仅仅是一种重复的知识、技能。

所以我们要通过编程,作为一种介质,去发展孩子的思维,让孩子有更聪明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既往所有的知识面向应用,让孩子可以变得与计算机更好的相处。在未来数字时代,孩子不仅需要更好地与人相处,更要发展与计算机协同的能力。

面向未来的学习能力,才是童程童美认为编程真正应该带给孩子的。

另外一个维度,机器人的创新工程教育,我们为什么做这样的一件事情?

面向未来的创新教育,机器人的工程教育是最好的载体。我们认为,3-6岁的孩子不需要过早接触基于计算机界面的软件编程,最应该了解的是硬件如何设计,去感知软件是如何驱动硬件工作,软件和硬件是如何在一起连接的,这是人工智能最好的启蒙。

所以在童程童美提供的课程方向和学习组织当中,机器人创新工程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维度。我们在组织这样的课程时,注重赋予孩子软硬件结合的体验、创新能力的塑造、工程实践的机会、跨学科融合的能力。

面向家长,我们致力于帮助每个家庭去构建一个属于自己孩子特性的1+X素质发展系统。

“1”代表的科技素养是所有孩子都需要具备的一种素养。X是什么?艺术、音乐、体育,任何一个孩子喜欢的维度,我们都应该长期支持他去发展,从每个孩子的个性出发,在家庭里建立一个符合自己个性的1+X系统,童程童美将帮助每个家庭构建这个系统。另外,我们还要帮助每个孩子、每个家庭构建“我体验、我驾驭、我创造”的网络系统,我们将会和全社会一起努力去帮助孩子们构建一个“我的网络我做主”的网络环境。

面向未来的数字时代,我们提出了数字公民未来胜任力模型。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字信息的四大核心能力。

数字信息的辨识与分析:是要在广泛的、海量的信息当中如何去辨别信息的真伪。数字信息的调用与编辑:是要在大量的信息当中去发现那些有价值的信息,需要我们的孩子通过调用和分析这些数据支持他们的思考,发展他们的观点。数字信息的创作和创造:孩子需要通过对数字信息的调用,创造某些产品,这需要孩子具有创新思维、工程思维、产品思维和设计思维。数字信息的反馈与升级:这是在发展了一个观点或创造一个产品之后,将观点或产品放到更大的数据中进行检验,分析观点是否要持续发展,产品是否要迭代创新,这就是成长思维。

在这样的模型之下,我们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基于思维的培养、基于编程和工程教育、创新教育的各种方法论不断的发展孩子能力的一种教育,这就是MCM素质教育模型。

一是要从被动地学习变为主动地获取,在这个过程当中,体验式教学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是科技素质教育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习吸收率金字塔,教育行业从业者都很熟悉。我们会发现两周以后,前面学习的内容还能记忆超过30%的,都是互动式、项目式、服务式和挑战式的学习。因此,我们在设计3-18岁不同孩子、不同年龄段课程的时候,都已经把这些教学组织的模式纳入过程当中。

三是科技素质教育要回归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成长的规律。3-6岁、7-12岁、13-18岁,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孩子都应该有他在这个阶段发展的关键能力。数字时代让我们可以随时交互,这使得线下场景变得更加弥足珍贵。回归到孩子成长的规律当中去,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线上教育方式和线下教育方式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6岁以下不做线上,即使从7岁开始,我们也认为应该线上线下相结合。

四是科技素质教育要基于兴趣。最初兴趣的建立是出于好玩、有趣、快乐,但并不持久。长期的兴趣来源于两点:第一,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及时解决掉问题,所以我们坚持真人老师在身边,孩子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得到有效地解决,孩子才会有学习的乐趣。除了基于学习的乐趣之外,就是价值贡献的乐趣,通过我做的事情可以回馈给其他人,可以服务和创造价值。

五是螺旋式知识的讲解设计,提出者是杰罗姆·布鲁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认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智育上正确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人。即使是看上去很深奥的知识,也能以合理的方式教给幼小的儿童。

童程童美的愿景是发展真正的科技素质教育,通过我们的努力赋能中国的孩子、中国的家庭,影响中国、影响世界、影响未来。

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递“已经打开的盒子”里面的内容,更应当是培养学生对“尚未打开的盒子”和“即将打开的盒子”里面的好奇心。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终身学习、终身成长,从未长大。

谢谢各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