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专业指南计算机科学与技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最佳疗法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06/4619519.html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省级一流专业)

专业前景

随着现代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软件开发行业和信息产业的人才需求量巨大,薪资待遇高,发展前景良好。

专业解读

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本专业面向IT领域和软件开发行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和软件工程知识,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IT领域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分析设计、开发实现、测试、项目组织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

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计算机相关领域或软件开发行业,从事桌面端与移动端软件项目的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管理与教学等工作,也可以到相关的网络企业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教学环境

根据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本专业的专业课程都在实验室进行。工学院工科实验中心投资近万元,总面积平方米,是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创新创业为一体的产学研综合性实验中心。本专业在其中拥有的软件开发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室、计算机组成与接口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和动画与平面设计实验室,占地近平方米。

软件开发实验室

网络工程实验室

计算机组成与接口技术实验室

嵌入式系统开发实验室

课程实训

师资亮点

孙姜燕,女,教授,计算机专业学科带头人,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被评为年度陕西省教学名师,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课程的教学与工程项目的系统设计。先后主持完成陕西省科技攻关项目3项、自然科学基金3项,陕西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重点项目1项。主编教材4部。

樊同科,男,教授,硕士,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主任。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年获校级教坛新秀、科研标兵称号。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SCI检索2篇,EI检索5篇,核心期刊7篇;主持和参与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教科所等基金项目9项;主编、参编教材3部。

周媛,女,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软件开发、数据挖掘。《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省级精品课程团队负责人,专业基础课程团队负责人。主持参与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10项,主编教材1部。

马军红,女,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自然语言处理。长期从事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教学经验丰富,多次获院、校优秀教师、科研标兵称号,指导学生参与蓝桥杯、大学生创新创业等各种竞赛并获奖。

苏培华,女,副教授,硕士,工学院计算机工程系副主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长期从事计算机、电子等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科研项目,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余篇,实用新型专利5项、软件著作权5项。

教学特色

本专业教学采用“项目为导向,教练式指导”的授课模式,分别培养学生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应用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奋力进取的创新精神。跟行业内技术力量强、知名度高的企业合作,定期引入企业导师进入课堂,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技术实践能力。

多模式授课

校企合作签订仪式

企业导师进课堂

实习实践

课程实训

课程实训

参加竞赛

竞赛现场

比赛评价

教学成果

(1)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西北赛区三等奖;

(2)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陕西赛区三等奖;

(3)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全国三等奖;

(4)年“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获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5)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获得“全国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6)年陕西省高等职业院校课堂创新大赛优秀奖;

(7)年陕西省深信服智安全杯网络大赛优胜奖;

(8)年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西北赛区二等奖;

(9)年深信服杯网络技术挑战赛三等奖;

(10)年陕西省第二届高校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三等奖。

专升本学生风采(部分)

编辑:王焱

审核:工学院新闻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