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原理引论

当代信息技术的伟大成就,为人类揭示认知的原理提供了充分的便利条件。认知原理的揭示,以信息的本质,以及连带的知识的本质的揭示为前提。认知原理的揭示及其成果,为哲学向智能、智慧进军奠定了基础。

人类的认知行为始终围绕着传统意义上的信息的感测、编码、调制、传输、解调、解码、解读、处理和加工等等环节而进行。这也就形成了人类认知的一般模式。镜头之外没有信息。

到了给认识论引入一套新的话语体系的时候了!需要并且能够以信息概念为统领,以新的视角看待,以新的体系阐释认识主体、认识对象、认识行为、认识工具和认识成果,等等,以行为主体的信息获取、传输和处理为基点,进行认识论的信息转向。

本理论的初步观点发表于“信息科学交叉研究研讨会·北京”的论文集《信息科学交叉研究》(姜璐编,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后来经过笔者多年的研讨和感悟,于近年已基本形成了一定的体系结构。

信息,知识,编码,解码,解读

〇、前言

卢恰诺·弗洛里迪教授的信息哲学理论,是在本体论层面界定信息,在中国有着众多的追随者和发挥者,邬焜教授应该是代表人物。

按照钟义信教授的信息-知识-智能框架研究,无需假定信息在本体论层面,但存在几个问题。首先还是信息是什么,或者信息在认知中所担任的角色问题。其次,知识是什么。再次,信息与知识的关系怎样。所以本理论的挑战目标是信息哲学。

都想获知信息是什么,有想过知识是什么吗?知识的本质并不理所当然明了,更不是认识的盲区或界限,它需要得到揭示。

一、信息与知识

人类为什么学习,为什么探索?因为学习、探索、实践以及经历能够增长知识,而知识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那么,人类是把什么东西转变为知识的呢?又是如何转变的呢?首先,只有那些相对于一个主体来说属于未知的东西才需要该主体去获知。不然,就会成为温故。

传统上,当我们从信箱中拿到一封信,我们就是获得了一则信息。但是,当我们阅读了这封信,其内容还能算作是信息吗?应该就不能再算作了!新闻总要变成旧闻,旧闻也要变成历史。可见,被转变为知识的,刚好就是信息。

即,信息是被缓存着将要转变为一个主体的知识的东西,而知识正是不断地从信息的转变中增长的。那么信息又是怎样被转变为知识的呢?解读,通过解读而接纳。解读,就是主体把信息异化后再同化为自己的知识的机制。那么,信息是知识的增量,而知识是解读了的信息。然后,知识或成为规划实践的资料,或成为在更深层次上解读信息的工具。这就是信息与知识的关系。

二、解读基于解码

解读的机制是模式识别,再加上匹配,认定,搭配。它有着普遍的意义。

解读是系统工程,要先内置一些模板,以备与对象资料进行比对,然后,建立匹配度谱系,安排认定规则,搭配相应的后续动作。解读系统广泛存在,如动物的知觉系统。有理由认为,意识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解读池和对解读的统筹。

解读是一种相对高级的行为,它是从一系列繁杂的一同呈现的一些不同类型的东西的映象中辩识出相应的对象资料,过滤出重要的、有用的或需要的东西。这些映象由一种器具呈现。这种器具广泛存在,例如视觉、听觉、电视屏幕、扩音器,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讯映。讯映的功能是呈现,它把讯号转换成便于主体解读的形态。这个转换过程就是解码。拿电视机来说,它处理电信号,转换成光点的色彩和亮度,簇簇光点形成个个影像。大家观看同一电视节目片段时把相应的光点簇解读成具体的人物、器具或景象,等等。

讯映的解码能力需要进化、发育或构造加持,并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对于人和动物来说,就是第一信号系统健全,敏锐。对于人和智能机器人来说,还需要语法正确,词汇丰富和完备。对于电视屏幕来说,就是利用信息技术和机械原理进行构造。

三、一切始于编码

有解码就得有编码。编码也是使用一种器具,这种器具也是广泛存在,我们称其为码盘。码盘是集成化、系统化、专门化的编码工具。当我们用秤称量重物时,秤上的读数就是对这个重物的质量的编码。麦克风、摄像头在编码,耳鼓、视网膜也在编码。弹拨琴弦是在编码,挤眉弄眼也是在编码。考虑到模拟信号的原理和相对连续性,需要把编码概念进行拓展,使其属于一种更为一般的产生信号的方式,不妨暂且称其为制讯。鉴于编码在信息理论中的核心地位,本理论目前仍然使用编码概念进行论述。

它决不能被认定为看到和摸到的东西。它依编码而存在,依解码而显现。它是书籍上的文字、神经纤维中的电位差、光纤中的闪烁或硬盘中的磁极,等等。需要对它进行抽象并认定为一种资源。我们把它统称为讯资。如果它处于存储状态,那就还是讯资,如果它处于传输状态,那就可以称为讯流。讯资是一种物资,讯流是一种物流。如果说物资、物流的价值依材料或构造而存在,那么讯资、讯流的价值则是依编码而存在。本理论的一个要旨就是宣示这种资源的统一性和普遍性。

讯资当然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一种排布,是少量种类元素的大量个体在时间或空间上的一种序列。存储表现为码元在材料上的附着和分布,依托材料但不取决于材料。传输表现为材料的一系列有序状态,耗费的能量只是用于变换材料的状态,其实质是一段材料中的或一个种类的码元、码流对应转换为另一段材料中的或另一个种类的码元、码流。

四、认知终于解读

解读就是把讯映解码形成的映象异化后再拣选同化成自己的东西,表现为给认识对象的一些属性、行为、联系或状态等等方面匹配了相应的和适当的量值。我们把解读后的这种东西统称为讯据。讯据就是广义的数据,是一则则对于一些个认识对象的一些方面进行了表征的结果,属于一个完整的意义单元,例如一帧画面,一段视频,一则语句,一张简历,等等。

讯据是认知行为的成果,具有可适配操作的结构。可编辑,可分解,可匹配,可综合,等等。一则讯据先要有个标志,即便是标记,代表认知主体的一项认识内容,对一些项目进行统揽。当我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