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年起,教育部便决定在部分高校实施教育改革试点的工作计划,简称“计划”,而随着两年沉淀,自今年起开始逐步实施。那么,“计划”究竟是什么?未来又会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哪些改变?
首先,在计算机语言中,二进制数由“1”和“0”组成,是计算机语言的基础。而“计划”正是一项由计算机学科出发以及在其他学科领域展开的本科教育改革试点工作计划,其目标是用两年时间推出一批计算机领域的名课、名师、名教材。“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33所计算机类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建设高校为主进行实验;第二阶段在全国高校中分步进行推广,并期望对其他学科专业起到“标杆”作用。
同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年工作要点》中也指出,在计算机领域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基础上,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基础医学、中药学、经济学、哲学领域全面实施系列“计划”。
从目前开展的情况来看,教育部的“计划”已在6个学科领域开展,5个学科分别是计算机、数学、物理学、经济学、基础医学,共有56所高校入选;一个领域是卓越工程师,共有24所高校入选。
五大学科中,计算机专业入选高校有33所,大多为我国的院校,科研能力以及教育水平在我国高等教育中排名前列,但各学科中也不乏我国有实力的双非院校,比如入选基础医学学科的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吴砂介绍,“计划”是立足学科开展的教学改革,更看重的是具体学科的实力,有的高校专科性强,学科可能在国内能排名第一,但却并非、或双一流院校。
他认为,此项计划打破了看学校的传统,让一些专而强的学校加入更加的科学合理。
同样在“计划”的具体实行中,也体现了“强带弱、老带新”的传统观念。例如,计算机领域工作组选择了12组核心课程,每门课程分别组建了由一所学校领头,10-15所学校参与的课程建设团队,不仅有近位作者为主体编写的31本主教材,而且集中了全国优势力量,也形成了完整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