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学校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已经走上一条必然之路。不仅幼儿园,从小学到大学的所有领域都在研究二者的整合。随着信息在世界各地传播,充斥着每一个人的生活,作为教师,必须要增强自己的信息素养,以便学生能够更加适应信息化社会。所以,对于幼儿来说,接受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课程可以让其提前适应信息社会。所以,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研究都需要研究者不断地进行探寻和思考,这对于提高幼儿课程教学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教学整合策略
当前,根据国家对幼儿课程的规划,可以将幼儿园课程划分为五个模块。不同模块的课程有不同的知识体系,有各自的学科特点。所以,为了将课程实施的效果发挥到最佳,应该依据课程模块的特色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而实现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
(1)健康——锻炼幼儿的身体,促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在进行“保护牙齿”课程时,可以找一些龋齿的图片,对比健康的牙齿,还可以做成动画——有一条小虫虫吃牙齿,把不刷牙导致牙齿龋齿的情况用动画形象的演绎出来,从而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接受健康知识教育。
(2)社会——培养幼儿的自尊、自信,使幼儿形成关心、友好的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这部分课程中,利用幼儿的模仿能力,找一些相关动画片,让他们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做的,在模仿中学习。
(3)科学——潜在好奇心的激发,认识能力的培养。例如,
《蒲公英的旅行》的科学活动开展时,用动画的方式展现蒲公英随风而动的形态,栩栩如生的动画立刻抓住了孩子们的眼球。随着背景图片的不断移动,孩子们开始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快速地融入到活动中。在动静结合的画面效果中,让小朋友接受蒲公英是通过“风”传播的常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丰富多彩、生动具体的形象,使儿童能够愉快、轻松、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4)语言——增强幼儿语言交际的积极性、发展语言能力。幼儿语言的发育和艺术的修养都离不开情景,幼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根据教学的内容创造情境,用这种方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发展儿童的语言能力,提高艺术修养。语言课程与艺术课程整合的关键是创造一个儿童“有话要说”和儿童“展示艺术”的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发展比较快、应用也比较广泛,利用多媒体创造情境活动具有许多特点,如直观性、互动性等。
例如,一些孩子最喜欢的玩具和物品被用来创造活动情境。老师在幻灯片上展示了一个芭比公主或者是孙悟空。“公主,小猴子,你们的爸爸妈妈呢?”(爸爸和妈妈工作去了,他们要上班)“那你去哪里呀?”(我要去上幼儿园了)“那你是怎么去上幼儿园呀?”(坐公交车)“当你看到幼儿园的老师时,你说了什么?”(老师,早上好)用这个来创造对话的情境,激发孩子的兴趣。
(5)艺术——丰富孩子的情感,培养他们最初的品位以及感受和表达美的能力。在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及时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例如,在艺术活动中引导幼儿欣赏歌曲《在雨中等妈妈》的过程中,多媒体课件配有精美的图片。这种直观的图片让孩子们眉头紧锁,担心他们的母亲。这时,老师补充道:“我们深深地爱着我们的母亲,因为母亲深深地爱着你,并为我们做了许多事情,比如妈妈为我们准备早饭、午饭、晚饭,每天晚上还给我们讲故事,还帮我们洗澡、洗衣服等等。大家应该有一颗感恩的心。向歌曲中的孩子学习,当下雨天,妈妈没有带任何挡雨的工具时,非常担心。大家要爱护母亲,爱护自己的家人,并在生活中尽所能的帮助父母分担!”这种使用多媒体为教学内容进行润色,非常容易将孩子的感情进行升华。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促进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的应用,有必要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这也是未来学前教育工作者的研究方向。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中,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地工具,不仅包括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安排、教师对教育活动的准备、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教育评价的过程,还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和网站建设。实现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设备是基础,技术是前提,教师是关键,应用是核心。只有做好每一个环节,信息技术才能真正为儿童、教师和管理者服务,从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质量。信息技术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