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践行“立德树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对标“十四五”规划对高等教育人才的需求,遵照教育部重点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和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建设的工作部署,响应基金委在“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关于“鼓励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交叉,探索支持教育科学研究”的要求,以赋能教育为导向,以金课建设为依托,推进后疫情时代的教育教学创新,推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深化改革与创新,积极推进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精神,落实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指委提出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白皮书)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发布的《CFC》(蓝皮书)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拟在-年度立项(部分由企业资助)一批与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相关的研究课题,特制订此申报指南。
本指南旨在探索适应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人才培养需求的新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体系和新型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提升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水平;完善计算机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为导向的教学内容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信息技术与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促进课程思政建设、一流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重点研究利用优质慕课课程、面向学科深度融合、增强教育效果、提高教育效率、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教学改革方法。
-年度课题指南面向各层次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相关教师、从事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相关教师和从事教育研究相关教师发布,鼓励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研究水平提升。围绕面向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的计算机基础类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协同创新、实验教学改革和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公共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课题指南仅作为提示选题重点和研究范围的参考。申报者需结合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课题名称和研究内容,研究会将组织评审专家择优确定入选课题。
一、本科一般专题类课题(无资助)
1.1
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思政研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解决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1.1面向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2面向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信念培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3面向教育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爱国守法、规范从教的理想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4面向理学、工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科学思维方法训练和科学伦理、工程伦理的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5面向农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生态文明、“两山”理论的意识与信念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6面向医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与信念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1.7面向艺术学类专业开设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类课程,以具体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专业特点开展课程思政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正确艺术观和创作观的培养有机融入课程教学中,形成可借鉴和可推广的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1.2
计算思维、数字化思维和学习
科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研究
围绕以计算思维、数字化思维为代表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相关研究课题,探讨促进学科融合的计算及数字化思维培养课程体系,形成一批具有推广价值的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新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2.1面向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培养需求的计算思维落地改革方案和经验
1.2.2促进学科融合,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教学新方法、新模式、新内容
1.2.3多维度计算思维教学效果评价
1.2.4学习科学与神经教育学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1.2.4.1以神经教育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方法研究
1.2.4.2以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方法研究
1.2.4.3以学习科学和神经教育学理论为指导的有效试题库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1.2.5基于计算生态构建的教学方法研究与应用
1.3
在线课程与混合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以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新医科培养为背景,顺应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从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育手段等方面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领域的新兴教学改革机会。围绕MOOC、SPOC、虚拟实验等方法,探讨适合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学新方法和新内容,突出探索具备激发学习兴趣、符合技术发展方向、高度可复制性的教学改革尝试。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3.1线上线下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实践
1.3.2基于MOOC/SPOC的课程建设研究
1.3.3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研究与应用实践
1.3.4基于MOOC的虚拟实验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研究
1.3.5面向国际化的MOOC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
1.4
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研究
本专题旨在探索在当前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阶段,教学方法不断变革新的形势下,面向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新思路和新内容。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4.1面向研究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研究
1.4.2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模式研究
1.4.3需求导向的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
1.4.4面向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4.5面向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4.6面向研究型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交叉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5
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与创新创业教育
具体内容包括但不限于:
1.5.1面向实践教学的资源建设与共享
1.5.2实践教学考评标准与考试方法研究
1.5.3在线开放教学支撑平台建设
1.5.4辅助教学资源开发
1.5.5计算机基础教育与学生竞赛(强调学生作品、产品设计)相关性研究
1.5.6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创新创业教育
1.5.7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实验课程开发与实践
1.6
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专题
1.6.1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通识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建设
1.6.2面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应用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1.6.3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人才数字化思维与能力培养的课程建设
1.7
计算机基础教育与教育
信息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研究
1.7.1面向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教育信息科学与技术基础理论与方法
1.7.2支持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在线与移动交互学习环境构建
1.7.3辅助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虚拟与增强现实学习环境
1.7.4计算机基础教学知识可视化
1.7.5适应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育认知工具
1.7.6计算机基础教育大数据分析与应用
1.7.7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分析与评测
1.7.8针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自适应个性化辅助学习
1.7.9计算机基础教育游戏设计与开发
1.8
新工科、新文科、新农科、
新医科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
1.8.1面向“四新”的计算机通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实践
1.8.2面向“四新”人才的数字化思维与能力培养研究
1.8.3面向社会需求的“四新”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1.8.4面向社会需求的“四新”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8.5培养学生数字化思维、批判性思维、设计思维、工程思维、工程管理思维、工程伦理、跨文化沟通素养等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方案设计
1.9
智能技术人才培养及教学模式研究
1.9.1面向智能技术通识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1.9.2面向智能技术应用需求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构建
1.9.3面向智能技术应用需求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1.9.4面向智能技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1.9.5面向智能技术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9.6基于智能技术人才数字化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等的教学实践方法和方案设计
1.9.7面向智能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交叉类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研究
1.10
后疫情时代教育教学创新研究
1.10.1后疫情时代教学资源创新研究
1.10.2后疫情时代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10.3后疫情时代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三、出版社(企业)资助专项类课题
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和年我国现代化建设远景目标进行了全面部署,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面向新时代,中国将以改革为根本动力,全力实施教育目标,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继续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是本次高职一般专题类课题立项的指导思想;全面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和电子信息大类、自动化类、电子商务类专业课程和资源建设为主体,推进教学平台现代化,教学支持体系现代化是课题立项的总体目标;以高职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提倡校企合作,鼓励企业牵头共同开展研究,形成具有理论价值和实际推广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是课题立项研究的总体思路。
具体立项申报以以下指南为参考依据:
2.1
全面落实立德树人
根本任务与课程思政研究
2.1.1基于专业的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案例及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整体设计与表述研究
2.1.2基于课程的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案例及在专业课程中的设计与课程大纲中的表述研究
2.2
适应数字时代的高职
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研究
2.2.1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整体解决方案
2.2.2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设计及教材开发
2.2.3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2.2.4高职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的技术技能实训平台建设研究
2.3
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
2.3.1高职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及组群逻辑研究
2.3.2高职专业群建设课程体系设计与教材开发
2.3.3基于高职专业群的数字资源建设研究
2.3.4高职专业群实训平台建设研究
2.4
落实1+X证书制度研究
2.4.1X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关系的研究
2.4.2X证书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结合的研究
2.4.3X证书培训与考试研究
2.5
高职人才培养职业工作胜任力研究
2.5.1基于高职专业和专业群的职业工作胜任力研究
2.5.2满足职业工作胜任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与课程研究及教材开发
2.5.3满足职业工作胜任力培养的数字化资源建设研究
2.5.4满足职业工作胜任力培养的实习环境平台建设研究
2.6
高职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2.6.1基于高职专科、应用型本科比较的高职本科特征研究
2.6.2基于高职本科特征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7
线上线下相融合的教育信息化研究
2.7.1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职专业教学案例研究
2.7.2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职课程教学案例研究
2.7.3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高职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研究
三、出版社(企业)资助专项类课题
3.1
电子工业出版社资助的专项课题
3.1.1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面向全校通识类课程的建设与开发(如计算思维2.0、数据科学导论、大数据概论、人工智能导论,包括但不限于)。
3.1.2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工程教育认证,与“新文科”、“新商科”、“新医科”、“新农科”建设相结合的计算机通识或者基础类课程的重构。
3.1.3基于一体化教学解决方案的优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如教学研究的探索、教材的开发、习题库/试题库、实验/实训、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包括但不限于)。
3.1.4线上教学资源与线下教学资源的融合,以“知识分享”为核心,突出即时交互、社区/社群的教学实践和探索,突出与新媒体的融合(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