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修干训教育信息化助生教育新生态五常

教育信息化助生教育新生态

——《教育家》杂志线上校长圆桌论坛期五常市中小学校长研讨侧记

EDUCATION

教育

年3月16日上午,五常市中小学校长再一次相聚《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共同聆听学习了主题为《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期《教育家》杂志的线上论坛。论坛中来自全国的十一位知名校长针对《教育信息化如何发挥其独特优势,推动学校教学改革?》《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学校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未来,学校如何深化信息技术在教学场景中的应用?》等三个核心论题,展开了教育信息化的实践和应用的研讨。

论坛结束后后,进修学校干训部组织部分校长,及时总结,用心梳理,学思并行,学以致用,实现学习效果最大化。

线

构建新时代教育新生态

五常市第二中学校朱义君

教育信息化2.0的推出,意味着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开启了新的征程。不久前,教育部科技司司长雷朝滋在《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一文中提到“开启新征程,以信息化2.0服务支撑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充分体现了教育信息化2.0的重要地位以及其目标和使命。教育信息化2.0的提出,是对大时代背景变化下的教育信息化的重新思考。

  在《教育信息化:从1.0走向2.0--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走向与思路》一文中,雷朝滋提到,“现在思考教育问题需要考虑两个大的时代背景,第一个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的社会背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战略判断有非常深刻的含义。第二个是信息化社会的背景。”在这样两个大的背景下,即我们国家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特别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孩子需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并做出深刻总结的。“

  教育信息化2.0实质上是对这两个新时代关键问题的回答与响应。

  教育信息化2.0意味着从”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两者之间顺序的改变深有含义。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信息化与教育进行融合的决心。进入2.0时代,信息技术不仅仅是教学的工具和手段,而是成为与教育共生的融合整体。

  首要的挑战来自于机制体制。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教育信息化工作存在很多方面的挑战和困难,首当其冲的是机制体制的挑战,而这也是即将展开的教育信息化2.0面对的首要挑战,长期来看,也是教育信息化2.0所要改变的。

教育信息化2.0,就是要以教育信息化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开启智能时代教育的新征程,“每个人都要成为教育信息化2.0的参与者、实践者、推动者和创造者。”

这样的“共生共长”将导致教育生态的改变。教育信息化2.0不仅改变的是物理环境、学习内容等教学形态、流程等,从更深层面上将改变教育生态系统,致力于实现人的现代化。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个交钥匙的工程,不是公司或厂家搭好硬件、配好软件,交给学校和管理人员就能够用得起来的,究其原因,是技术与教育无法有机地融合。教育信息化的道理是一样的:教育信息化变革涉及到校园管理、教学工作习惯、基础设施等各方面全方位的变革,而任何变革都受制于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制度、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习惯与工作事务,全面的变革靠学校自身文化与系统进化很难突破,除非有在技术、理论与教学等方面都有较强造诣的人强势推动,同时有雄厚教育背景和教育技术理论背景、有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机构与组织,从外部冲击,打破这种文化惯性,促进学校变革。教育信息化进入深水区的关键特征之一就是在新课改和信息文化的促动下,促进学校文化、教学、管理等关键要素进行再设计,通过组织内部调整使之适应教育现代化需求的深层次变革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深层次的应用,必然会触动现有教育组织架构和教学模式,教育信息化深层次进展要求对教学和管理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对管理体制的改造,要求适应工业时代的层次式教学管理组织转化为与信息时代相适应得扁平式网状组织,打破纵向管理的条块分割,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加强组织的横向联系,突破层级和信息孤岛的樊篱,构建一体化的、适应变化和发展的组织体系,实现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价值的有机教育信息生态系统。

02

教育信息化

---改变教育的必要途径

五常市冲河镇中心学校胡志民

在赵玉坤校长的主持下,徐丽莉、李国栋等11位校长,围绕三个议题,分享了各自学校打造教育信息化的模式和优秀经验,让我们大开眼界受益匪浅。教育信息化是教育发展的一次变革,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互联网时代赋予人类一次巨变。我们要紧跟时代的步伐,打造符合本校的教育信息化模式。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必须在硬件基础设施的完备下进行,有些学校还有不具备的条件。电脑、手机对学生视力保护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应克服困难挑战极限。教育需要不断的改变,只有在改变中行动起来,才有不断的突破和创新,教育信息化2.0工程如及时雨赋予教师应用能力,教育信息化任重而道远,发挥教育信息化优势,助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03

对于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的反思

五常市卫国乡中学张乔雪

今天有幸参加了《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第期会议,会议的主题是”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首先听了赵玉坤校长对本次会议主题的一个介绍。

此次论坛使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青岛市白埠中学校长李国栋的分享,同样是农村中学,可在李校长的带领下,可以突破农村教学环境差,硬件设施落后的情况下,努力改变学校信息化教学环境,为学校师生营造了适应现代化教学的条件,同样是教师老龄化严重,学生生源质量欠佳,可他不愿教师和学生“闭门造车”,鼓励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让老老师们最先使用会员,引入班班通信息化教学平台和资源辅助教学。学生人手一个移动APP,就此开始了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改革。

李校长的白埠学校吸纳了骨干教师成立了信息化教学工作领导小组,主推的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价的新客单也让人耳目一新,学生学的起劲,老师们的参与积极性也高,由此可见,老师们不是不愿意接受教育信息化的事实,而是教育信息化没有真正的走进教师的心中。

对此,我想同样是农村中学,班班通已经普及,老师们只是把班班通设备当作一个大的讲台,没有被利用起来,我们应该探索出农村初中学校在信息化支撑下课堂教学的思路。让老师们也开一开眼界,了解一下教育信息化的力量,就像李校长说的那句话,只要方向对,不怕路途远,哪怕走得再慢,前进一点也是进步。

这次讲座也给了我很大的启迪,使我认识到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不应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致力于把它们应用于课堂内的教与学活动中。这次的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来得及时,来得实在,我觉得受益匪浅,深受启迪。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信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课堂,越来越多的学校管理者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通过变革学习方式,以促进学习者发展适应信息时代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并逐步探索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以适应这种新的变化和挑战。

以前我以为信息化技术只是做做课件,甚至认为信息化是计算机老师的事,通过学习我了解了信息化是个内涵丰富的领域,它不仅仅是计算机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每个老师要去努力的方向,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达到资源网络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助化、情景虚拟化、媒体数字化。

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我们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问题直观、形象地展现给学生,有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在教学过程中把丰富多彩的视频、动画、图片等资料展示给学生,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对教师来说势在必行。可以说这次学习使我在观念上又一次有了一个更新。

通过这次的培训也让我深刻地反思了一下自己的情况,查找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感谢进修学校提供的这次学习的机会,并将所学的知识融入到今后的工作中去。

04

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

——《教育家》杂志线上圆桌论坛第

五常市兴盛乡中学付赫然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势在必行,教育信息化首先是人的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应用的主体教师必须加强信息化水平,要不断加强信息化技术2.0的学习培训,学校通过互联网+教育教学有针对性的教学辅导,进行靶向性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提升教育教学时效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校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管理效率,教育信息化与学校各项工作深度相融合,富能学校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硬件奠基、软件搭台、培训提质,努力打造智慧校园。

05

2.0时代的学习方式

——《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学习感悟

五常市实验二小学校彭庆飞

3月16日,正值奥密克戎病毒多点肆虐,改变了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学校紧急启动线上教学模式之际。《教育家》线上圆桌论坛——教育信息化如何改变教育生态,如一场及时的春雨给予我们智慧的启迪,思想的引领,方法的支持,情感的关爱。在近三个小时的论坛中,让我们对信息技术在学校场景中的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疫情爆发使得在线教学、网络课堂实践蓬勃发展,教育信息化正改变着教育生态,线上教学已成常态化,2.0时代的学习方式正悄然拉开序幕。

听了各位校长的经验介绍,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未来是倡导个性化学习的时代,在教育信息化不断发展的情况下,教师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从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资源的创新者、集成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陪伴着、动力激发者、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校长孙晓荣的发言,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强调在教育信息化场景下,构建“智慧课堂”,实现由“教”向“学”教学方式的转变。清华附中奥森校区执行校长朱建宏说:“要发挥教育信息化的独特优势,推动学校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控的学习习惯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首要任务。”

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的职责就是要寻找能够使每个学生达到最佳学习状态、学习水平并得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条件。

06

打造优质教育,走向智慧课堂

五常市牛家镇中心学校刘恩超

聆听了11位中小学校长和专家共话教育信息化的论坛,使我耳目一新。山东省青州市旗城教育集团旗城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徐丽莉的共享课堂,优质化;共享课程,特定化;共享数据,个性化。六所联盟学校,专享课堂,优化师资专业成长,通过信息化让每个学生享受公平教育,打造教育新样态。山东省青岛平度市同和街道白埠中学校长李国栋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信息化从用好到用精,构建学习共同体,推行“五环节”教学模式,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校通过校本研修和外出学习,打造优质教育,体现农村校长的教育情怀。山东省高密市银鹰文昌中学校长兼党支部书记孙晓荣的重新定义学校边界,通过建立信息化工作室,开启信息化平台终端,从智慧课堂和个性化课堂由教到学的转变,使分层教学得以落地。清华附中奥森、将台路校区执行校长朱建宏的“双减”和“疫情背景下”对教育信息化的运用,疫情带来的时间、空间和五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教育的信息化推动教育的现代化。郑州市金水区外国语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邵玉慧的站在人文立场,化解实际问题,如何在“双减”、“五项管理”疫情线上教学看见学习看见成长。以变应变,适应课堂;以人为本,提质增效;以评促学,助力成长。在疫情时代求发展,一抓教学,二抓综合评价改革,真改革有实效。唐山市唐马路小学校长、党支部副书记张羽的推进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探索家庭前置教育,建立“四美课程”,建设微课堂体系和微评价体系。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支部书记、校长王昌元的信息互动,助管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