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唯一学科领跑全国这所985高校强

近日,教育部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未来技术学院名单的通知》,东南大学作为江苏唯一高校入选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

未来技术学院是新工科建设的升级版,是一项重要的高等教育改革,瞄准的是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研究范围主要是对未来经济社会具有颠覆性影响但当前尚未实现的技术。

未来已来,将至已至,远方不远。

巍巍东南走向未来

巍巍黉宇,甲于东南,诞生于六百年前国子监旧址的东南大学,带着浓厚的学术之风与先贤祖辈的教导传承,跨越百年,从“求强思变、兴学育才”的愿景中走出,又怀着“以科学名世,以人才报国”的期盼走向未来。

人才培养始终是东南大学办学的根本任务,一个多世纪以来,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36万各类优秀人才,涌现了一大批建功立业的精英翘楚,在东南大学工作或学习过的两院院士达多位。

作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东南大学共有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3个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1个团队入选国家级教学创新团队。东南大学连续四届(每四年一届)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其中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9项,并列全国高校第三位。

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担当引领未来和造福人类的领军人才,东南大学构建了“思想引领、能力提升、知识传授”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知识基础、深厚的人文素养和突出的创新能力。同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修订各类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施《一流本科教育行动计划》《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党委书记、校长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勉励学子立大志、入主流、干大事、勇担当。

兼收并蓄,融汇中西。东南大学还是我国国际交流与合作最为活跃的高校之一。截至年末,学校已初步建成世界一流(高水平)大学国际合作网络,共与来自18个国家或地区的40所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校级合作关系,包括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多伦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圣三一学院,澳大利亚蒙纳士大学,日本东京工业大学等。

勇担使命引领未来

关于未来的征途,充满着无尽的未知,需要指明方向的灯塔,也需要探索路上的领路人。东南大学这座伫立于南京的大灯塔,拥有着强劲的探照实力和宽阔的照射范围,对于未来的精确瞄准自然不在话下。

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行业高速发展,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并一直把电子信息列为重点方向。且当今,全球面临“芯片荒”、中国芯片技术被美国“卡脖子”,东南大学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便自觉承担起走在未来前沿的责任。

学校的电子信息学科领跑全国,这里有5个国家一流建设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7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自动化、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工程学进入ESI世界前万分之一(全球第16位),计算机科学进入前千分之一(全球第9位),-年在电子信息领域牵头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19项,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

尤其在5G、6G无线通信技术、水声信号检测识别、毫米波新型基片等领域引领科技前沿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里还拥有紫金山实验室、无线通信技术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移动信息通信与安全”前沿科学中心,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专用集成电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光传感通信综合网络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同时在电子信息领域,拥有全国最顶尖的师资,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30门、国家级规划教材50部、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年在电子信息领域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一等奖1项)。

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材料、元器件、芯片、软件等多领域开展长期合作;与华为公司有近30年的深入合作,提前布局6G前沿技术的研究;与中兴公司、中国移动等通信业巨头建立战略合作,共同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领先技术、培养高科技人才、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华为公司CEO任正非一行访问东南大学

作为12家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单位之一,东大以具有35年办学历史的拔尖创新优秀人才培养高地吴健雄学院为依托,聚焦芯片设计、信息材料、未来通信、智能感知4个方向中的未来技术,将充分发挥学校电子信息领域前沿研究的优势,面向未来培养拔尖创新优秀人才的改革基础。

吴健雄学院历史沿革

蓄势攻坚创造未来

未来之所以叫未来,是没有人见过它真正的模样。但勇敢的东大人步伐坚定,在探索路上从未止步,因为他们坚信,预见未来最好的方式就是创造未来。

为了实现了从2G到5G的跨越发展,经过10年努力,由东南大学等单位完成的“宽带移动通信容量逼近传输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在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为了解决了硅基CMOS毫米波Ka频段相控阵芯片和天线走向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瓶颈问题,东南大学尤肖虎教授团队成功研制了Ka频段CMOS相控阵芯片,并探索出了一套有效的毫米波大规模集成阵列天线低成本解决方案,多项关键技术属首创;在硅基CMOS毫米波技术路线取得重大突破,在大规模相控阵天线集成度方面国际领先;成果在5G/6G毫米波和宽带卫星通信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该领域“卡脖子”技术上取得关键突破。

目前,该成果已在车载、船载和无人机宽带卫星移动通信和毫米波5G领域得到规模性应用,入选“中国光学领域十大社会影响力事件”、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相关技术创新成果发表于IEEEJSSC、TMTT、TCASI等著名国际期刊,并作为封面论文发表于《中国科学:信息科学》年第3期;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5项。

追求卓越的东南大学,在6月7日与南京江北新区合作共建东南大学江北新区国际创新港。校地强强联手,蓄攻坚之势、扬合作之长,重点瞄准生命健康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以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为目标,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影响力,政产学研协同融合、开放共享的创新生态综合体。

为了可持续且创造更美好的未来,东南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今年将首次招生人,通过新生二次选拔招生并实施择优录取、滚动进出管理,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前路坦荡,未来可期。东南大学在南京等你,一同开创未来!

本文素材来自:东南大学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