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强基计划为什么一定要报,先选专业还

白癜风多久能治好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551186.html

1.什么是强基计划?

1.1强基计划是新高考的模式补充,可以简单理解为新的“自主招生”

年1月14日,教育部以教学〔〕1号印发《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决定自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

同时,在部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范围内遴选高校开展试点。教育部将按照“一校一策”的原则,研究确定强基计划招生高校、专业和规模。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

1.2为什么要推出强基计划?

强基计划本质是为了国家战略服务,主要解决3方面内容:

(1)解决传统自招的公平性问题;

(2)解决传统高考选拔和培养机制割裂的问题;

(3)给基础学科发展培养人才。

1.3强基计划适合哪些考生?

(1)第一类:高考成绩优异的考生;

(2)第二类: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

(3)愿意致力于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有志向、有兴趣、有天赋的青年学生。

2.强基计划招生政策解读

2.1报名时间:多数高校报名时间均为5月10日至30日,北大、中科大、西交、南大、中山、中南、天大、北理、西北工大、东南大学将报名时间延长至31日。

有部分高校的开始报名时间略有延迟:海大、南开、华师、电子科大、同济均11日开始报名,川大12日才开始报名。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南开大学报名5月22日即截止,考生需特别注意。

2.2招生人数:

今年所有高校都没有在简章中直接公布分省计划,但根据简章所述,考生可自行在报名系统中查询到相关安排和计划。

2.3招生范围: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四川大学、兰州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则未公布招生省份。考生和家长可在各高校开启报名通道后,在系统中查询这些高校是否在本省招生。先排除不在自己所在省份招生的高校。

2.4招生专业:

(1)教育部文件列举专业: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哲学、古文字学及相关专业。

(2)除此之外,北京大学就开设考古学招生;中科大、哈工大和西交大则开设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北大、清华、北航、北理工、上交、天大、中科大、川大、大连理工等校也开设了工程力学等工科专业;北大、上交、复旦、浙大、武大、华科、中山、西交大等8校则开设了医学类专业。

(3)个别高校的强基计划是按大类招生,实际覆盖专业远比简章中列出的多。

(4)关于志愿可选数量,1-6个不等,多数最多选择3个志愿专业,且一般归于一专业组,不同学校有单独政策,具体参看简章。此外,简章中明确可以自选“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若考核不达标,服从专业调剂,则根据考生综合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若不服从专业调剂,则不予录取。

2.5入围标准:

强基计划入围条件可以分为两类:

(1)凭高考成绩入围:高考成绩优异。首先来看凭高考成绩入围,总体方针是要求考生高考分数超过一定“最低标准”,通常最低标准有三类,一是本省一本线;二是超过一本线若干分,具体的要求,高校会在简章中写的非常详细;三是要求考生高考分数要达到本省满分的若干比例。

(2)破格入围: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获五大学科竞赛决赛银牌以上奖项。

2.6入围比例

总体入围比例均在招生计划的3-5倍之间。

2.7校考形式

以“笔试+面试+体测”和“面试+体测”两种模式为主,有20所都明确了校考环节会有笔试。

特别注意:考生综合素质档案的评价纳入面试环节,学校将组织专家对考生综合素质档案进行综合评审。另外,武汉大学除面试和笔试之外,明确有实操测试,且多校提及会对二类竞赛考生进行单独考核。

目前所有高校校测都包含体测,体测成绩虽然不会计入校测总分,不过也会成为最终综合成绩的重要参考,比如,如果出现两名考生各项成绩完全相同时,高校会优先考虑体测成绩优秀者。更为重要的是,大连理工、北理工、中科大等很多高校都实行了体测“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如果不参加体测或者体测成绩不合格,将直接丧失竞争资格。

3.强基计划的机会在哪?

3.1端正态度,积极参与:首先要明确的是:强基计划作为一种全新的拔尖人才选拔培养计划,与原自主招生有着本质区别,它绝不是单纯的“低分上名校”类捷径,所以考生们首先一定要端正态度。但从现实角度来看,强基计划取消了原自主招生中学科竞赛奖项等“硬性门槛”,确实给那些原本毫无机会的考生多一个参加名校选拔的机会,建议同学们在端正态度的同时,也要积极参与。

3.2报考以稳为主:依据个人经验,70%的同学高考都有失误。从保底来看,高考失常了,也多了一次机会上理想学校。从各高校制定的简章的内容和一再推迟发布时间就可以看出,校方对于强基计划的态度是慎之又慎的,对于选拔人才也坚持优中选优的原则,所以在择校“冲、稳、保”三原则中,推荐大家以稳为主。在限报1所的背景下,和一门心思的冲名校相比,理性定位、科学择校,提高成功率才是可取之道。

3.3理性看待竞赛:“5大学科竞赛银牌方可破格入围”的消息让很多竞赛生“深受打击”,但客观的说,竞赛本身是没有错的,而学生通过学习竞赛所获得的显性“优势”或许被压缩了,但竞赛党们在学习过程中所收获的能力提升、思维训练等“隐性优势”不会随着政策调整而变化。相反的,这种优势会贯穿他们的一生,在今后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默默的发挥着作用,这远比“获得一次考试降分”要来的重要。而对于入围的竞赛生来说,在校测环节更具优势,而那15%更能实现逆袭。强基计划的实施,实际上代表了高校对于人才选拔的方向:综合成绩出色,在某个学科方面有过人的潜质或成绩。这也就给学生们今后的学业规划指明了方向:最顶尖的人才永远是可以兼顾综合成绩与竞赛能力的。

4.强基学生的出路在哪?

第一种情况:以数学学科举例,数学学科本身涉及的知识就是浩如烟海,在学习基础数学之后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探索金融、统计等更加细致的方向。

第二种情况:在大四毕业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有两条路可以走,将近50%的学生选择了保研,30%-45%的学生选择了出国深造,5%-20%的学生会选择本科毕业直接就业,从事教育、计算机等方面的工作,极少数同学会选择创业。

第三种情况: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有些同学会选择读硕士;而为了纯科研,可能有些同学会继续读博士(时间周期大致为4-6年),这个周期很长,之后的博士后、助理教授、副教授都需要很多时间去历练。

5.强基计划如何选择学校?

5.1参照往年录取分数线及位次:建议参照高校往年分数线下20分内的院报考比较稳妥,也可适当拔高10分选取冲刺更高层次的院校。

5.2对比高校学科实力:热门大校、专业谨慎评估报考,避免扎堆,造成过冷、过热的不均衡现象。

5.3综合类优于专业类:不建议去理工科学校选文史类专业,综合类学校优于专业类学校。

5.4优先北上:高等院校依托于城市发展,另教育资源集中雄厚。

6.意向考生如何打赢“强基”硬仗?

6.1当前环境,高考为重:考生先全心准备高考(85%才是核心)-高考后需要专业辅导培训突击-家长需要全程跟踪学校信息和与相关老师对接。

6.2准备好9类报名材料:

(1)报名申请表(报名系统填写生成);(2)自荐信/个人陈述;(3)高中阶段文化课成绩;(4)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5)高三模拟考试成绩;(6)推荐信;(7)高中阶段获奖证书及证明材料;(8)其他可证明材料;(9)高校特殊要求提供的材料(科研材料)。

学子们,加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