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生吐槽潜规则,医生笔迹大公开,原来他

治疗白癜风那最好 http://baidianfeng.39.net/

医学院是唯一一个不接收中途换专业学生的地方,想要学医,就从头开始学。要学的东西真的太多了,中途转过来,根本跟不上。

除了各种“生死恋”系列的教材,考试,还要操心一些看起来并不重要,但又一定要知道的知识点,比如传说中的“医学拉丁语”。

去医院看过病的小伙伴,有可能会见到,医生写的字,完全看不懂。一条条的波浪线,看起来都一样,却代表不同的意思,怎么会这样?

“鬼画符”一样的文字,终于也被医学生吐槽:老师自己也不一定认识

医学生正式毕业之前,要经历一个实习的过程。在医院里实习,慢慢的让自己步入正轨。从研究生,到住院医师,到主治,最后到主任。

这个头衔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潜规则,那就是级别越高,写字的加密程度越高。到最后连医学生也看不懂,又不敢问。

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普通住院医师写的病例。很容易就看懂了,字迹娟秀。这些学生刚毕业不久,一切都还不是很熟练。

主任级别的医生,就不一样了,对待这些文字驾轻就熟。写出来的东西,普通的住院医师,即使学过,也会经常有看不懂的地方。

这时候,就发挥了师兄妹之间的感情。一群医学生凑在一起,猜测,老师写的是什么?这时候不是认识不认识的问题,凭借的都是直觉和眼力。

比如这张病例,只能说有圆圈的是右眼。没有圆圈的代表左眼,两个波浪代表随诊,一堆波浪代表,额,代表什么,他们也猜不出来了。

学生说有一次,自己实在不认识了,壮着胆子去问老师。最后得到的结果,是老师也一脸懵的看着学生,自己都想不起来,当时写的是什么了。

大家可能比较担心,这样不就没有记录了吗?不用着急,现在有电子病历,看电子处方就知道了,方便很多。

医生为什么会用这样的文字呢?

医学生其实是不会系统的培训这些文字的,很多医学生都是在开学之后,学生之间会流传一个小本子。

小本子上,就是各种医学拉丁语的缩写。这个就类似于一个个的符号,想要记住,其实并不容易。上面是一些简便的字母,学不学都可以。

这样缩写的意义,有些患者说是担心患者看懂,或者出去买药。其实不是的,这就是为了节约时间。

医生的时间很宝贵,每天有很多病人看诊。尤其是急诊科的医生,时间更是紧急。这时候,用一些简单的符号,来代替冗长的汉字,就要简单很多。

医学药品,很多字比较生僻。如果写病历的时候,提笔忘字,卡壳等等,耽误的是患者的时间,所以缩写代替就流传下来了。

医生这不是乱涂乱画乱写的,而是有专业依据,医学生虽然可能看不懂,但资深药师都能看得懂。避免拿药的时候,出现错误。

医学生学不会这些,会影响毕业吗?

医学的拉丁语缩写,大概率都是以考查课的形式出现。并不会影响学生毕业,而且现在很多年轻医生,都不用了。

电子科技发展起来以后,一些资深老医生,还保留着相关的习惯。新一代的学生基本不去学这个了,所以并不会有影响。

缩写主要都是一些药品名称,拗口又冗长,所以代替了。现在有了大量的计算机来识别,对于简写的需求,不是很大。

所以想学医的同学们,不用担心这个。而且相对于医学生平时要学的大量教材来看,这个缩写,真的不算难,因为其他的知识点更难。

把担心和精力用在该用的地方,也不用有侥幸心理,医学生,从来不缺学习的机会。且没有年龄限制,哪怕已经50岁了,除了相关领域的新技术,也要学习。

有些老教授,被返聘回来,也不耽误学习。医学生,是个活到老,学到老的专业,害怕学习的同学们,可以考虑换个方向,那份辛苦,不是一般人能接受的。

当然相对应的,医学生有着独特的,高于其他专业的社会地位。毕业后稳定的工作,和薪资待遇,这些是其他专业,可遇不可求的。

笔者寄语:

笔者也没想到,医学生也会看不懂老师的缩写。还挺有趣的,看来各行业的新手们,面对老师,都有着和外行差不多的疑惑,学无止境。#知识创作官#

今日话题:你能看懂吗?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