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1月16日,离开北大的英语教师俞敏洪为自己的英语培训班拿到了办学许可,北京新东方学校在中关村二小的一间简陋教室里正式成立。
现今,新东方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教育培训、教育产品研发、图书杂志音像出版、出国留学服务、在线教育等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教育体。截至年2月,新东方已在全国80个城市设立了92所学校、18家书店以及家学习中心,累计面授学员超过万人次。
历经二十余年,新东方仍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杰出代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教育品牌。新东方的成长之路好比一本仍在撰写的故事书,除了曾风靡一时的《中国合伙人》,本文将对更多的故事情节进行回顾、对各章节的主题进行梳理,并从新东方曲折的发展历程中摘取一些花絮,以理解故事背后的脉络和逻辑。
~年:名师+优生,新东方巧借两股东风
20世纪80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出国留学的热潮随之卷起,中国的自费留学生从年的余人在短短4年内猛增至10万多人。新东方的故事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拉开序幕。
出国留学要迈过两道门槛:成绩和钱,而在出国考试中取得高分,不仅意味着成绩优秀,还能拿到奖学金,来解决一部分钱的问题。因此,对于预备出国的大学生来说,托福和GRE考试既是挑战,又充满机遇。针对这种需求,新东方从出国考试英语培训做起。
早期的新东方依靠“前北大教师”的光环、通过在高校举办免费讲座和试听课程招收到第一批学生。瞄准考试需要的教学内容、独特幽默的授课风格,俞敏洪的名声在学生间迅速传播开来,奔着名师招牌前来报名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但那时,新东方还是“夫妻店”式的小作坊,教师和教室等软硬件条件都很有限,单位班级所容纳的学生从起初的二三十人逐渐扩充至上百人。北京的炎夏,四百多人挤在一间教室,唯一的降温设备是从制冰厂拉来的大冰块,学生们热到不行了,就用毛巾沾沾冰水敷敷脸,保持清醒。即便如此,俞敏洪坚持“班级限量”、“没有名师就不开班”,三四百人同时上课的“大班”模式由此形成。
报名的学生多了,高素质的学生自然增多,来自清华、北大、人大、北师大的学霸们大批涌入新东方。他们底子好、能力强,在参与了针对考试的训练后锦上添花,很快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乃至于GRE不到分(满分分)、托福不到分(满分分)的人都不好意思报分。这些看起来极具说服力的实绩成为新一轮的招牌,新东方的名气逐渐从北京高校扩散到其他省份,甚至有广州的学生周五坐夜车来北京,听完两天的课后再坐夜车回家。
用限量的名师引来大量的学霸,新东方就这样巧借两股东风快速起步。
~年:中国合伙人的合与分
“外语热”持续流行,即便不出国留学,优秀的英语水平对国内的升学与就业也大有好处,学习英语的人群规模持续扩大。虽然到年底,学员规模已达到1.5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也有了相当不错的口碑,但如何将新东方做得更大成为新的课题。教了10年英语的俞敏洪第一次走出国门,他来到北美,为新东方寻找新的合伙人。
出国第一站,俞敏洪到了温哥华,和旧友徐小平见面。学音乐出身的徐小平唱了几首自己编曲的作品,俞敏洪热泪盈眶,他问道:你的理想是什么?
徐小平答,回国搞音乐,办一家唱片公司。大概需要30万。
俞敏洪向他承诺,和他一起做新东方的话,能赚不止30万。
随后,新的故事角色王强也正式出场,“三驾马车”就此成立。他们分工明确、每人独立负责一个业务板块,合伙人制度逐渐取代了家族企业制度。“包产到户”的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合伙人们的积极性,并直接促进了新东方在业务层面的拓展:口语、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基础英语等课程被加入到培训体系中来;除了对教学内容的扩充,与出国考试培训相关的留学咨询与移民咨询也成为一项新业务。
在那个还没有“”讲法的年代,每个负责人都在自己的板块全情投入,进行着每日18甚至20小时的工作,5年内,新东方的市场半径延伸至全国20多座城市,年收入从年的一两千万增加到年的两三亿元。
然而,“合”伙人合中有分,各自为政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在奋力猛进的节奏中,每个人都不想放松自己板块业务的发展,不舍得付出“多余”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成本;碍于同学、朋友的面子和情感,新东方也没有成熟的组织体系和明确的管理秩序,整体的决策效率比较低下,也缺少长期性的规划。
拿教学资料来说,“真题”是考试培训的指向标,也是展开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而在这些年间,教学资料的研发和引用问题没有提上统一商讨的桌面,相关工作投入不足,新东方给学生发放的托福试题竟都是ETS(美国教育考试中心)未经版权许可的“盗印版”。尽管5年内,俞敏洪曾3次与ETS探讨试题版权问题,但均商谈未果而不了了之。
随着新东方规模的扩大,使用这些试题进行备考的中国学生累计超过了十万,年末,ETS正式向新东方提起诉讼,索赔1.2亿美元。至此,“合伙人”们终于合起伙,开始共同着力解决版权问题。但矛盾已积攒发酵多年,版权风波的平息并非易事,双方达成战略合作时已经是年。
~年:集团化结构调整,增设业务线
随着新东方的发展壮大,朋友间单纯的情谊和包容越来越难以解决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合伙人间的业务归属、决策机制与利益分配等问题逐渐显现,经营规模的扩大倒逼着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年,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挂牌成立,松散的“中国合伙人”转变为股东和职业经理人,原本对企业组织结构、股权分配、外部投资一窍不通的俞老师也学习了大量相关知识,成为集团的董事长和总裁。
放眼全国,成功“入世”标志着对外开放事业迈入新阶段,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愈来愈快。截至年,中国已有超过24万家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复合年增长率从年的亿美元增至年的1.2万亿美元,英语水平越来越成为个人寻求更加职业发展机会的重要技能。
北京奥运、上海世博,两项国际盛会的申办也极大带动了国际旅游与文化事业的发展。英语能力的重要性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认可,中小学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英语学科的考察。“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在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向好的条件下,中国家庭更是乐意对独生子女作出很大一部分教育投资,出国读书不再是大学生的专属,留学人群呈现低龄化趋势。
年,新东方设立了中学业务部,为预备出国的中学生提供考试培训和留学咨询服务。除此之外,在国内希望提高英语成绩、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同样不在少数,新东方也将目光投向国内的高考市场。中学生开始进入新东方的课堂。面对新的学生群体,新东方起初照搬了对于大学生的授课模式,甚至将中学生和大学生放在同一个课堂;但结果是,同一期班级中,中学生的进步幅度远不及大学生。这是因为相比于以往“我要学习”的大学生,许多中学生是出于家长“要我学习”的压力被“送”新东方,自主性较差。
针对新的客户群体,新东方一改原本的大班授课模式,调整为二三十人的小班模式,以便老师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