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访谈从韩语本科到CSPhD,鬼知道我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CS专业,凭借强势的就业优势和超高的薪水,一直是赴美留学的超热门选择。而CS方向的PhD更是有着高薪岗位就业和学界科研路线的双保险,使其申请难上加难,科班出身,高gpa,顶会论文一作几乎算是标配了。

除了科班出身的各路神仙在争抢CSPhD的名额外,各类沾点边的理工科学霸也在过去几年纷纷挤进“转码大军”,而每一个非CS专业出身最终转码成功获得CSPhD录取的,都是点拨君赞叹的“勇士”!

而今天点拨君访谈的美女学霸,可以说是勇士中的勇士,她不仅跨专业转码成功收获了CSPhD,更加稀有的是,这位小姐姐本科的出身是和CS八竿子打不着关系的韩语专业!

就让我们看看Y学姐是怎么样从小语种专业的学生,一步一步“处心积虑”的迈进了csPhD的“不归路”。

咨询师简介

(以下数据为截止发稿前最新资料)

Y学姐

本科学校专业:北京语言大学

研究生学校专业: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科技专业

转学:斯蒂文斯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专业PhD

Q

注意到学姐在申请硕士阶段就已经跨了一个大方向到教育科技了,什么样的契机让学姐选择了跨专业申请呢?

本科时候我尝试过去做翻译的工作,发现自己不太喜欢翻译这种自由度不高的工作,我希望以后能从事融合自己想法的、参与度比较高的工作。

当时想互联网行业会比较适合我,自由度高又能实践自己的想法,又了解到教育科技是一个可以学习设计与编程的专业,既符合我的需求也符合我的背景,之前有过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些经验,所以就申请了教育科技专业。

Q

但是其实教育科技是教育学底下一个相对比较新的方向,学姐能给我们简单科普一下这个专业吗?

好的,教育科技主要研究通过技术手段来辅助实现学习目标。当然每个学校课程设置可能有所不同,有的偏向教育学,有的偏向一些新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

以我之前学习的哥大的InstructioanlTechnologyandMedia项目来说,课程除了必修的认知科学(cognition),教学设计(instructionaldesign)以外,还包括一些对新媒介(比如社交媒体),新兴技术(比如VR/AR)的应用的探讨,总体来说在教育科技专业会学习到系统的学习理论(learningtheory)和设计理论。

毕业之后的就业方向也是比较广泛的:我们项目毕业的同学有一些回国做产品经理的(不限于教育领域,有几个去了腾讯),有一些去了国际学校做教学设计,也有留在美国做UI设计/交互设计/教学设计的,据我所知也有几个像我一样转码的。

Q

谈到哥大,学姐在哥大读研感受如何呢?,纽约的life是不是也非常忙碌?

在哥大的学习可以说是非常开眼界的,课程和老师都很棒。我印象比较深的有MobileLearning,课程内容是自己设计一个教育App,还有VR/AR课程是自己用AR/VR技术做一个教育project。

另外哥大的项目要求两门编程必修课,对于编程感兴趣的同学也能获得一个好的编程入门体验。

至于纽约嘛,纽约年轻人很多,所以各种展览、文娱活动很丰富,我最喜欢的是纽约的动漫展,还有万圣节在第五大道的游行,都是在国内感受不到的氛围。喜欢安静的也可以去逛各种博物馆,或者去highline公园看落日,在中央公园草坪上发呆。

在纽约生活另一个好处就是好吃的多,不管是西餐还是韩餐、日料,甚至是学校旁边的餐车,简直吃货的天堂。

Q

学姐也是忙碌却认真生活着呀,那在读完教育科技硕士后学姐选择走了一条跨度更大,难度也极大的路,转CSPhD。CSPhD是很多CS科班出身的学生都很难企的终极目标,学姐当时是处于什么样的考虑,当时选择了这么艰难的一条路呢?

哈哈哈,其实考虑的并不是很多,只是自己很多经历后的结果。

出国前在网易有道实习的时候,我参与了一个英语语音纠正软件的开发,当时虽然做的是产品经理的工作,但是我第一次接触到NaturalLanguageProcessing这个领域,就是用计算机处理自然语言,并让计算机利用自然语言实现对话、翻译、推理、概括等任务,当时我就对NLP非常感兴趣,有了希望能之后去读NLP相关PhD的想法。

在哥大学习之后,我发现在每次项目过程中,比起做设计,自己更享受做技术和开发的过程,所以我申请了宾大的onlineMCIT(MasterofComputerandTechnology)项目,是一个专门为非CS专业的学生设计的master,希望能更系统地学习CS知识。

在MCIT学习过程中,随着越来越扎实的CS知识积累,我也坚定了自己要转CS的决心。

Q

学姐一直努力在找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大概是在什么时间节点开始决定并准备CS的博士申请?在你看来,硕士申博士,科研经历重要吗?

其实和正常的情况不太一样,我是在MCIT学习一年之后,当时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去了现在的导师在哥大的一个lecture,当时了解了导师的研究方向,发现就是我想做的NLP领域,正好导师表示她也在招学生,就问我是否有兴趣。

之后就是给导师发了自己的简历,介绍了我的情况,我其实没有CS的实验室research经历,只有NLP相关的一个项目,是在哥大参加的DeepLearningHackathon。

在和导师面试的时候,我着重表达了自己有扎实的算法和数据结构基础,并且展现了我对MachineLearning,DeepLearning基础知识的掌握,具体说了在Hackathon里面遇到问题时我是如何解决的,怎样处理数据消除variance,怎样去选择模型等等。

所以我的经验体会是,科研经历在博士申请中是重要的,如果能有机会去参与科研当然最好,但导师更看重的是科研潜力,所以跟研究领域相关的项目、实习都会对申请有帮助。

Q

像这种大范围的跨专业申请,找到匹配的推荐人是不是难度比较大?学姐有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分享一下呢?

这点我可能也没有特别好的经验,我的推荐人是编程课的老师和在哥大的实习导师,因为我没有research方面合适的推荐人,我选择了能证明我的科研潜力的推荐人。

Q

接下来问想问学姐一个大家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2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