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知识军工保密资格审查认证考试试题

一、填空题(30题)

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确定密级。

3.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高密级和最长期限作出标志。

4.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5.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6.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

7.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保密审查}和培训。

8.因私出国(境)的重要涉密人员须经{军工集团公司}或省级{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审批。

9.涉密人员脱离期届满的,对其知悉的国家秘密仍负有{保密义务}。

10.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实行脱密期管理,其中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为{3~5}年,重要涉密人员为{2~3}年,一般涉密人员为{1~2}年。

11.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必须清退所保管的涉密载体,签订{保密承诺书}以后,才能办理手续。

12.外聘工勤服务人员不得接触{国家秘密}。

13."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14.保密期限需要延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决定。

15.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16.不准在普通手机通话和发送短信中涉及{国家秘密}。

17.不准将普通手机与{涉密计算机(涉密信息系统)}连接。

18.不准将普通手机带入{涉密场所}。

19.不得在互联网上用电子邮件传送{国家秘密信息}。

20.不准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物流方式传送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21.个人因公外出,应把所携带{涉密载体(秘密载体)}存放在保密设备里。

22.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应当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彻底销毁,确保信息无法还原。

23.不得在涉密计算机和非涉密计算机上{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

24.不得使用普通传真机和一体机传输{涉密信息}。

25.计算机口令在网络中必须加密{存储}和{传输}。

26.涉密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连接国际互联网,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27.涉密计算机的密级应按{处理}和存储信息的{最高密级}确定。

28.计算机一旦存储和处理过一份涉密信息,就应当确定为{涉密计算机},并粘贴相关密级标志。

29.未经审批的涉密信息系统,在试运行期间不能存储和处理{涉密信息}。

30.未经本单位{信息化}管理部门批准,不得自行对涉密计算机进行格式化并重装操作系统。

二、判断题(对下列各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共60题)

1.国家秘密是指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的方针是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4."业务工作谁主管,保密工作谁负责"是保密工作的重要原则。(√)

5.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个等级。(√)

6.绝密级国家秘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的损害。(√)

7.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的损害。(√)

8.秘密级国家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9.保守国家秘密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10.涉密岗位根据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分为核心(绝密级),重要(机密级),和一般(秘密级)三个等级。(√)

11.核心涉密岗位是指产生,管理,掌握或者经常处理绝密级或较多机密级事项的工作岗位。(×)

12.涉密人员是指因工作需要,合法接触,知悉,管理和掌握国家秘密的人员。(√)

13.涉密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14.涉密人员上岗前要经过审查和批准,并接受保密教育培训。(√)

15.经审查合格,进入涉密岗位的人员须按规定签订保密责任书或承诺书,承担相应的保密责任。(√)

16.涉密人员在岗期间,保密工作机构应当会同人事部门,涉密人员所在部门有针对性对其进行保密教育和检查,考核,对严重违反保密规定不适合继续在涉密岗位工作的应当及时调离涉密岗位。(√)

17.涉密人员与境外人员通婚或者接受境外机构,组织资助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18.涉密人员本人或者直系亲属获得境外永久居留权以及取得外国国籍的应当向单位报告。(√)

19.涉密人员离岗后,应当遵守脱密期管理规定,核心涉密人员脱密期3~5年,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2~3年,一般涉密人员脱密期1~2年。(√)

20.涉密人员脱离涉密岗位3年内不得在境外驻华机构或外商独资企业工作。(×)

21.涉密人员脱密期内不得在境外驻华机构或外商独资企业工作,但可以为境外组织或人员提供劳务咨询或者其他服务。(×)

22.涉密人员因私出境应经所在单位同意,还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保密审批手续。(√)

23.涉密人员脱密期内可以因私出境。(×)

24.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可以不再履行保密责任和义务。(×)

25.涉密人员离开涉密岗位后,就不再对本人在原涉密岗位上知悉的国家秘密事项承担保密义务。(×)

26.涉密人员脱密期满后,对所知悉的国家秘密仍然要承担保密责任和义务。(√)

27.对出境后可能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者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涉密人员,不得批准出境。(√)

28.涉密单位应对聘用的保安和临时工进行保密教育培训。(×)

2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30.配偶,子女和本人都是涉密人员,互相谈涉密事项没有关系。(×)

31.各级国家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国家秘密及其密级具体范围的规定及时准确定密。(√)

32.定密工作是指对机关,单位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及时,准确确定其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并对国家秘密载体作出标志,及时通知应当知悉的机关,单位和人员,并按规定进行全过程管理的活动。(√)

33.项目定密是指军工单位对承担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项目依法进行确定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和作出国家秘密标志的工作。(√)

34.保密范围定得越宽,密级越高,越有利于国家秘密的安全。(×)

35.定密和变更密级的程序是项目承办人依据密级范围提出初始意见,部门领导审查签

字后报主管领导审批,对把握不准的可由单位定级工作小组审定。(√)

36.国家秘密的标志为★,★前标密级,★后标保密期限。(√)

37.纸质载体的密件,其密级和保密期限应在首页(或者封面)标明。(√)

38.地图,图纸,图表在其标题之后或者下方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

39.文件,资料汇编中有密件的,应当对各独立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作出标志,并在封面或者首页以其中的最低密级和最短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40.摘录,引用密件中属于国家秘密的内容,应当以其中最高密级和最长保密期限作出标志。(√)

41.密件的密级和保密期限变更后,应当在原标志位置的附近作出标志,原标志以明显方式废除。(√)

42.在保密期限内解密的密件,应当以能够明显识别的方式标明"解密"的字样。(√)

43.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4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秘密事项不超过5年。(×)

45.国家秘密事项的保密期限届满即自行解密。(√)

46.保密期限需要缩短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决定。(√)

47.保密期限需要处长的,由原确定密级和保密期限的机关,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决定。(√)

48.单位领导要求继续保密的事项,在所要求的期限内不得解密。(×)

49.已降密的事项可以随意公开。(×)

50.企业的技术成果被确定为国家秘密后,在保密期限内不得擅自解密和对外提供。(√)

51.各级机关和涉密单位编发的内部工作简报都应定为国家秘密。(×)

52.密级的变更包括降低或者提高密级等级。(√)

53.制作涉密载体应当依照有关规定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注明发放范围及制作数量,并编排序号。(√)

54.纸介质涉密载体应当在本机关,单位内部文印室或委托保密工作机构定点的单位制作。(√)

55.国家秘密定点复制单位,使用电子方法排版印制或打印国家秘密载体的,复制完成后其磁盘内的载体内容可以自行删除。(×)

56.收发涉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等手续。(√)

57.传递涉密载体应当密封包装,装载涉密载体的信封或袋牌上应当标明密级,编号和收发件单位名称。(√)

58.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指派专人传递;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渠

道传递。(√)

59.国家秘密文件,资料可以通过普通邮政"特快专递"传送。(×)

60.不准通过普通邮政传递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和其他物品。(√)

(来源华东军民融合装备技术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