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报编辑论丛》推荐文章
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调查研究
王婧1,刘志强1,郭伟2,张芳英1,王维朗3
(1.上海大学期刊社,上海;2.北华大学学报编辑部,吉林吉林;3.重庆大学期刊社,重庆)
摘要:近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创新发展和影响力不断提升,而维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编辑人才队伍的建设,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不容忽视。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状况,提出编辑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思考,以期激励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晋升发展。
关键词:科技期刊;编辑职业发展;职业晋升
基金项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课题研究项目(KJQK);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专项基金(CUJS-);上海市科技期刊学会青年编辑“腾飞”项目(A03)
近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我国科技期刊开始主动转型,创新发展,探索专业化、集约化、国际化发展之路,部分科技期刊已跻身国际一流科技期刊行列,国际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和科技部《关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中指出:“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全球创新思想和一流人才的汇聚能力。”“釆取多种形式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创造条件吸纳高水平囯际编委和经营人才,提升出版传播的核心竞争力。”[1-3]科技期刊的创新发展和影响力提升,其第一要素是需要有一大批有开拓精神的高水平办刊人才队伍,编辑人才是维持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5]。因此,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不容忽视。
本文以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名单、卓越计划入选期刊名单、影响力提升计划入选名单以及各类期刊获奖名单,按照主办单位优选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学/协会4类13家期刊作为访谈对象,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式,研究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发展状况,提出编辑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思考,以期激励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晋升发展。
1研究对象及方法
综合中国知网发布的最具国际影响力科技期刊名单、卓越计划入选期刊名单、影响力提升计划入选名单以及各类期刊获奖名单,按照主办单位优选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学/协会4类13家期刊访谈对象(上海大学、浙江大学、重庆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金属所、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科技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信出版传媒集团、中华医学会、中国化学会、中国有色金属学会)。
本研究借助典型单位访谈和问卷调查两种方式,对国内科技期刊的编辑职业状况进行了综合性调查。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招聘条件、继续教育与培训、职称提升途径及现状、工作感受等。在具体执行的时候,依据访谈对象的实际情况,对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刊群对象,重点从管理层处综合了解;对集约化程度不高的访谈对象,则重点了解典型单刊的实际情况。经调查可知,受访对象中主办单位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刊群,绝大多数集约化程度较高;主办单位为企业性质的,许多期刊均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办,刊群集约化相对较高;主办单位为学/协会的刊群,以分散办公为主,期刊的实际承办单位为高校或科研院所。
2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状态
本次问卷调查共收到科技期刊编辑人员有效问卷份,其中,高等院校份,占61.24%;科研院所份,占21.37%;出版企业39份,占6.22%;学/协会29份,占4.63%。出版企业与学/协会科技期刊编辑样本较少。主要以问卷调查的相关内容为主,总体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编辑职业状态,在工作中的状态及感受。鉴于所访谈对象所负责的期刊办刊能力均较强,所办期刊近几年进步和收获都比较大,所以整体感觉比较好,但对目前的工作地位和编辑的职业认同等普遍存在不满,普遍认为社会对编辑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此外,编辑的杂事太多,不利于发挥编辑的学术和专业特长,保障期刊的学术先进性。
综合访谈结果可知,目前国内科技期刊编辑岗位单一,岗位职责包含的内容多且杂,对编辑的综合技能要求较高,重复性劳动较多,不利于编辑技能专、精、特发展,编辑职业整体比较稳定,但工资待遇和福利待遇等相对较低,社会职业认同感低,晋升较困难。
3我国科技期刊编辑的晋升发展环境
3.1招聘条件
编辑的入职条件主要包括学历、学科和能力三个方面。日常编辑(包括学科编辑和出版编辑)招聘条件为硕士及以上学历,期刊相关专业,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语言写作能力和沟通能力。编辑的招聘条件与招聘专业的市场就业情况、招聘单位所提供的福利待遇情况,以及招聘期刊的具体情况有关。市场就业情况较好的专业很难招到高水平博士,以硕士为主,编辑的职业能力在入职后集中培养和训练。福利待遇较好的单位,则不招应届毕业生,只考虑副高级职称及以上的科研人员。期刊比较好的,则重点考虑有海外留学背景的博士及以上学历人员。
除了常规编辑的招聘外,许多受访单位还设置了技术人员、美编及新媒体编辑,这些人员的招聘主要与实际技能有关,对学历和科研能力等的要求相对较低,但基本也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相关专业,如计算机专业、美术设计专业等。
3.2继续教育培训
编辑继续教育与能力培训主要包括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培训和单位能力培养两部分内容。国家规定的继续教育部分各单位均严格执行,内容主要包括国内外各种出版政策法规等解读、国内外各重要数据库运用和新功能介绍、编辑校对经验介绍、办刊经验介绍等。单位能力培养部分主要包括出国进修、各类会议等,内容主要为国外出版实地考察、各类期刊相关学术交流等。具体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各单位的实际情况有关,企业、科研院所出国进修机会较多,高校相对较少。英文期刊、主干编辑出国进修机会相对较多,其余编辑相对较少。
3.3职级晋升制度与实践
编辑系列职称的评聘分开,总体而言,副编审的评审较容易,编审较难。中科院系统的编辑职称评审与所里研究员系列职称评审竞评。高校、企业、学/协会的评审情况各有不同,主办单位有评审资格的,评审与单位科研相关人员竞评,其余的则在各省市新闻出版管理机构与同省市其他单位编辑竞评。
有超过1/4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有通畅的编辑职称(级别)晋升路线和完善的编辑职业培训制度,11.64%有完善的层级式编辑岗位竞聘制度,9.89%有完善的编辑工作激励制度,7.97%有具有一定吸引力的编辑人才引进制度;在制度的落实上普遍做得不到位,31.9%有部分制度,但主观上执行不彻底,37.8%有部分制度,但客观上落实比较困难;同时,有24.24%,接近1/4的科技期刊出版单位没有与编辑队伍成长或编辑职级晋升相关的制度。
由此可见,制度是用来执行的,有的科技期刊虽然建立部分制度,但在主观上执行不彻底,客观上落实不到位,很大程度上会挫伤编辑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影响职业状态。
4编辑事业走向成熟的最主要标志
71.29%的编辑希望期刊出版事业内形成完善的编辑职业晋升制度和竞聘上岗机制,70.23%希望期刊出版事业内形成相对稳定的编辑岗位结构和相对细致的职责分工,有超4成(40.19%)希望内外形成自由竞争的编辑人才流动状态,3成希望形成公开透明的编辑职业规范和监督机制,在优先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大多数科技期刊编辑人员都希望完善编辑职业晋升制度和竞聘上岗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编辑岗位结构和相对细致的职责分工,形成自由竞争的编辑人才流动状态,并希望在创造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够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能够让自己的努力工作获得相应的职级晋升、社会认可,能够在完善的制度下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多而杂身、兼数职的工作已令科技期刊编辑很难专注于编辑工作,必须建立相对稳定的编辑岗位结构和相对细致职责分工制度,并真正落到实地,使编辑摆脱杂事缠身的状态,专注于编辑工作。
5编辑职业发展的政策、制度思考
5.1明确编辑出版单位岗位设置标准
建立健全科技期刊编辑岗位管理制度,从编制设置、准入条件、待遇等方面设置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