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很多家长很希望未来让孩子当老师,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有稳定的工作,而且还能够教书育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是很多同学和家长的首选,那么未来想当老师,高考报志愿时应该选择哪几类专业呢?主要分为这么4个类型,分别是
~公费师范生:教育部直属六所师范大学;
~优师计划:面向偏远地区定向培养教师;
~师范类专业:(现实中最容易混淆)
广义理解:教育部本科目录,12个学科门类中的教育学学科门类;
狭义理解:所有专业名称后备注标签;
~基础类学科专业:基础学科专业对应中小学课程专业要求。
公费师范生和优师计划是属于定编定岗考上之后毕业会分配工作给编制,且上学期间有生活补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师培养计划,但同时在现实中这类招生计划的人数少,满足不了大多数有志向成为教师的同学。
大部分同学在选择当老师时,会选择后两种专业分别是师范类专业和基础类学科专业。那么问题就来了,高考报志愿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往往有一些专业的名称,相似,但会有特殊的备注
例如: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VS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这两个专业到底有什么区别呢?专业名称后备注师范是否未来一定要当老师呢,今天这篇文章系统为大家讲解,什么是师范类专业?
(图:华南师范大学普通高考招生信息网)
高考报志愿时,师范类专业是什么?
通常情况下,在高考报志愿时,对于师范类专业的理解普遍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按照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针对12个学科门类进行划分其中的教育学学科门类,所包含的专业,其内本科毕业后颁发的学位证为教育学学士学位。但在现实中,很多家长把这类专业称之为未来可以当老师这样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因为其中包含了一些专业,毕业之后是无法在一线成为人民教师的,例如:教育技术学。
根据本科目录的专业划分,在教育学学科门类的专业大致可以分为这几个大类。
1、教育学类:
代表专业:教育学(代码:);主要学习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哲学教育是心理学,理论上可以做班主任或全科老师也可以去行政管理部门做管理者或搞教育研究。如果想当中小学老师,建议慎重选择这个专业。
2、科学、人文、艺术教育类:
代表专业:科学教育(代码:);简单地讲,就是培养对应科目的老师,科学教育培养的是理科老师,人文教育培养的是文科老师,艺术教育培养的是艺术类的音乐绘画老师。
3、学前、小学、特殊教育类
代表专业:小学教育(代码:);这类专业就是对应不同的学龄阶段进行定向的教师培养,针对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培养老师的专业,幼儿园和小学的学生,由于年龄较小,自理能力和沟通能力不强,且表达和思维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所以着重对身心健康和能力培养提出侧重培养。而特殊教育主要针对聋哑自闭,智力低下的儿童提供特殊教育,如特殊的教育方式,特殊的沟通方式的理论学习。
(图:华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