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互联网教育rdquo

本文大概

读完约需

11

分钟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是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网络教学平台与教育相结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文以《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探讨信息技术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融合应用。结合教师的实践经验提炼信息化教学的应用策略,通过四个转化让教学更高效。最后,从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等三个方面谈谈对优化信息化教学效果的反思。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应用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职业教育现代化教学改革发展的主流方向。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最初的投影仪、多媒体、课件教学到摄像录课、触摸屏一体机的组合,再到如今的微课、慕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网络教学设备和信息技术走进教室,服务课程教学。

一信息技术服务教学的积极作用

随着信息化平台以及教学工具的更新迭代,结合新媒体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及信息载体的多样性,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和学校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推进优质资源共享和教学方式转变,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的深入应用,如“课”添翼般发挥着积极作用。

1教学环境变革创新,教学方式智慧适用,帮助老师更善教

随着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动教育方式不断创新发展。借助多媒体技术、信息化教辅软件、信息平台,让老师轻松进行信息化教学,还可以自己开发信息化教学资源。依能微讲师智能讲台的屏幕电子板书、实验拍摄、资料高拍、课堂实录等功能,能实现工具与平台的融合,软硬件和应用场景的融合[1]。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反馈变得直接、顺畅,也更灵活多样化。微讲师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让课堂内容的呈现直观形象,让信息化应用水平不同的教师的“教”变得游刃有余。

2学习资源丰富多样,内容呈现生动精彩,激发学生更乐学

学生喜欢所见即所得的学习方式,对使用手机、电脑参与学习充满热情。引进多媒体教学盒,信息技术与教育手段的更新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形式,为学生学习提效赋能。课件、视频、微课、虚拟场景等教学内容不同的呈现形式,为课堂教学提供形象、生动的表达工具以及极佳的视听效果,因材施教、有声有色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听得有味,才能学得有效。

3课堂助手发挥作用,教学实施流程规范,推动管理更科学

在电子教室软件、智慧校园平台中,任课老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课堂考勤、教学演示、课堂表现分析、评教等操作。如依能“YN智慧校园App”的考勤点名、学生考核、填报日志、花名册查询等功能快速便捷,非常实用。人脸识别功能实时捕捉学生表情,看板数据展示学生的学习专注度等学习状态,移动云技术跟踪学习进度,提高老师驾驭管理课堂的能力。

4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知识传授个性灵活,促进学习更见效

借助互联网+远程教育技术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师生之间传授与学习的互动交流不受限,开辟更为广泛的知识传播通道。视频录制好后上传到微讲师云平台,老师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