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是科学的命脉,有了计算机,我们就能丢

在现代世界中,数学是一门高度一致的学科。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对同样的等式得出同样的认识与理解,例如1+1=2、a+b=c等等。这种理解与认识与民族、宗教、地域等因素全无关系,无论在亚洲、欧洲、非洲或者美洲,无不如此。回顾数学史,特别是古代的数学史,我们就可以看到,数学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古代,数学也在逐步进化,它从古代社会的税收、测绘、建筑和天文学等学科中孕育出来并逐步脱离,最终变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在古希腊,从毕达哥拉斯与柏拉图起,希腊哲学家们就对数学有着崇高的评价,他们将其视为纯理性的科学,认为它能穿透实际世界虚幻的表面,洞悉其本质。在印度,数学在很多个世纪中从属于天文学,到了9世纪与10世纪左右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但有几项重要的数学发现就源于印度,比如我们今天正在使用的十进位制数字系统等。在古代中国,数学的发展尽管兴衰交替,但一直都是一门十分受人崇敬的学科。比如在唐代,数学是所有学者必须要学习的学科,这对缔造“盛唐时代”功不可没。尽管欧洲的数学发展在很多个世纪里曾经落后于中国,甚至难望其项背,但现代数学的决定性转变恰恰就发生在欧洲。中国从明朝开始,对数学的重视程度相对降低,这种态度上的转变造成了14世纪之后中国的数学发展停滞不前,而这一时期正是西方数学逐步开始腾飞的时候。忽视了数学的重要性最终导致了什么后果呢?作为中国人都应该知道,数学落后了,必然导致科学上的落后,而这一落后,就是几个世纪。近现代中国受西方数学和科学的影响,出现了很多有影响的、杰出的华人数学家,如苏步青、华罗庚、陈省身、陈景润等等,这首先要归功于西方的数学与科学文化与中国封建文化所产生的冲突,当发现自己总是低人一等,就想着该站起来了;当老是被人打,就想着该如何还手和如何才能不被打。应该说,数学的发展让新中国的科学发展加快了脚步,让现代中国能够真正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一种新的观念的冲突与对抗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而不可避免的出现了,这就是计算机文化与传统数学文化。在当今社会,我们有了一种叫做计算机的新型计算机器,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都看到一种让人担忧的迹象:当代学生正在逐步丢失对数字的感觉、对数学公式的理解和对数学文化的崇敬。学生们依赖于计算机的尽善尽美,他们对数字和公式的了解不如过去的时代。但是,万一他们敲错了键盘,他们有能力检查计算机的结果是否正确吗?或许,现代社会有很多人错误地认为,一般人没有必要过分了解数学,这种知识可以交给那些专门研究数学的特殊群体去研究。如果情况真是如此,对于他们也好,对于他们所身处的国家和社会也好,通往科学的桥梁将无异于一架可以望见却又无法攀登的天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