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不取消考研复试上了热搜,事件起因网传为某学院的张院长,呼吁取消考研复试,引起网友热议。取不取消是一项重大决定,岂能如此草率。
取消研究生考生,如果是一般的网民提个建议还可以,如果出自一位院长之口,觉得就是一种不负责任,随意性太大。
我们要搞明白这么几个问题,研究生招生与本科招生能一样吗?培养目标一样吗?为什么高考录取要向“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转变?研究生招生考试为什么要面试?唯分就一定公平?
先说研究生招生不同于本科生招生,同样是选拔人才,但我们要选的是德才兼备、具备研究能力、专业特长的人才。
其培养目标和本科不一样,如果本科还只是通识教育的话,研究生就必须是有专业发展方向、有研究意愿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对人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为什么在研究生考试中增加复试环节呢?这就是对复试面试其实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素质、专业素质能力、思维能力及个人心态等方面。先说说综合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社会实践或实际工作表现等方面的情况,工作的责任心、事业心、工作热情、纪律性、自制力、语言表达、文明礼仪、个人涵养等。
有人说看分数相对公平。分数公平吗?研究生考试采取的是考生先报学校和专业,再参加相应院校的考试,它不是一种统考,在考试学科上有差别,单纯拿分数比,哪些调剂的考生怎么办?要知道一所学校和另一所学校的专业课试题差距可能很大,这也是有些院校不愿意要校外调剂生的原因,说得不客气点就是难易程度差距太大,谁会从中受益?
有人还会说,那研究生考试为啥不统一考试题,先考在填志愿,统一录取?行吗?刚才一定讨论了研究生就是看一个人的个人爱好、职业愿望和专业意愿,是优先考虑专业志愿,你喜欢这个专业、你喜欢这个学校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大海捞针,你考到哪个专业算哪个专业?如果那样,还不成了高考的升级版。
有人会说面对疫情,我们不是把艺考现场考试取消了吗?首先要明确这是高考,艺考只是一小部分考生。再次,国家没有取消,只是鼓励高校采取网上考核。只是对专业要求不严的高校可以取消,专业性强的移至高考之后,像清华大学明确提出高考后校考。清华并非专业院校,为什么坚持现场考,为的就是人才的质量。
国家对高考时间的变动,也是慎之又慎,在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才做出了调整。
还有一篇文章说云复试只是走个过场。这篇文章据说发表在政协网,但很快删除了。如果认为云面试不可信,那从何谈初试的可信度,有人说那是自己写在卷子上答出来的,不错,云面试也是你站在屏幕前自己回答的。中国传媒大学对云考试做了说明,以现在的科技手段,完全可以杜绝作弊。所以,这多半是个借口。
唯分论,有饽改革要求。高考改革,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综合评价考生,看分数,还要看高中学段的表现。如果把已经实施多年的研究生招生办法要倒回去,以分论英雄,值得深思,也有点倒行逆施。
许可馨是个很好的例子。
有网民说许可馨就是个例子。分数高不一定成为一个人才。的确,不论许可馨说自己有多强大的背景,靠父母、靠人脉,但有一个点是事实,她学习突出,这有初中同学的评价为证,其本科就读中国药科大学,这是一般学生望尘莫及的,药科大学每年的录分大约在左右,虽然有后台,但高考作弊不可能,其实力可见一斑,大学毕业,能出国并在不错的国外大学留学,肯定有能力,如果不骂同胞“贱骨头”,不发过激言论,她一定有不错的前程,然而她不能,骨子里的卑贱掩饰不了,出过一年就爆发。
再退一步,如果,当初高考时多一个环节,综合评价,对其思想表现进行考核,她可能上不了大学,因为初中同学说了她人品极差、反人类。但没有,我们只管分数,到毕业时如果再考核,一定不会合格,但没有,她毕业了,这样她也就自然而然出国了。最后结果就是,吃谁的饭砸谁的锅。
我们的惯性思维就是“一好遮百丑”,她学习之好遮了做人之丑。这也是选拔人才上唯分论的失败。
考生中肯定有一部分同学希望取消复试,有同学们的话说就是太折磨人了。但大多数考生表示不理解。
取消和不取消我觉得没什么根本区别,取消对一部分人有利,不取消又对另一部分人有利,好像这样对谁都不公平,所以我觉得自己要适应社会的规则才是办法。
别了吧,有些学校大学四年真的除了考研的几门课之外其他一概不学的.当年实验室一个,计算机专业,大学四年没有自己的电脑,考进来跟我一个组,简直了,考研的分数才是毫无意义。
正解,避免考研成为高考的延续,好好搞本科教育才是王道。
做为考研的同学,还是要积极备考,准备复试,一来是不是该教授说的,没有见到原始的东西。二来该教授是一己之言。考生还是要认真复习,做一些网上复试准备。
考研复试英语口语文都张爱媛考研7天攻克考研复试英语口语/复试7天攻克复试面试2本京东官方店旗舰店¥29.8购买已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