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感动中国年度盛典上,有一位娴静的女孩,她面容姣好,举止优雅,在镜头前落落大方。
谁能想到这竟是一位失聪的女孩儿。
20多年前,她半岁,因为吃错药,双耳失聪,生活举步维艰,只能靠唇语交流。
20多年后,她考上清华,被生命科学学院录取为博士。
从无声里突围,她的心中有嘹亮的号角。
最触动人心的,是她靠着自身创造出的“奇迹”,是她和父母对残酷命运的“反击”。
《感动中国》颁奖现场,专属于江梦南的颁奖词是:“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这份颁奖词,如同江梦南的成长之路一般耐人寻味。
01▼
半岁失聪,她用眼睛聆听世界
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郴州宜章县一个瑶族家庭,父亲赵长军、母亲江文革都是莽山民族中学的教师。
按当地民族习俗,江梦南随母姓,父母为她取名梦南,寓意是,梦里江南,岁月静好。
但人生最初,她的经历却与诗意浪漫,背道而驰。
半岁时,小梦南因感染肺炎,误用药物,左耳损失了分贝的听力,右耳的听力则完全丧失。
医生诊断为极重度的神经性耳聋,之后,她就再也听不到外界的声音了。
都说十聋九哑,为此,父亲愁白了头,母亲整日以泪洗面。
但就在父母濒临绝望时,一天小梦南突然发出“啊啊”的声音。他们激动不已,决定一定要教会女儿说话。
于是,江梦南的父母考取了“聋儿听觉语言康复师”的培训证书,并开始教女儿学习唇语。
小时候,父母会让小梦南把手放在他们的喉咙处,感受声带的震动学习说话,抱着她坐在镜子前观察别人和自己说话的口型。
从练习到发声,简简单单一个词语,她可能要练习好几周。
“重复1万遍就学会,就已经是非常幸运了!”
常人很难想象,在无声的世界里,小梦南是如何通过海量的重复与练习,学会说话和读唇语的。
她的童年里,没有动画片,游乐场,嬉戏打闹,更没有联欢会,才艺表演。
她活在无声的世界里,孤独地看风,看云。
她用眼睛,认真聆听着这个世界。
后来,在父母坚持不懈地努力下,2岁的江梦南言语能力已经和同龄儿童相去不远,不仅学会了普通话,还学会了宜章的当地方言。
02▼
靠着努力和拼搏,一路读到清华
随着江梦南一天天的长大,上学的问题迫在眉睫,父母想送她去正常的学校,但没有学校愿意接收她,于是,小梦南只能又读了1年学前班。
有一个场景,梦南至今记忆犹新。
梦南的学前班和对面的小学中间有一段台阶。小学在台阶的上面,学前班在台阶的下面。
小梦南站在台阶上,看着自己的同龄人顺着台阶往上爬,去上小学,而自己只能顺着台阶往下走,继续读学前班,那一刻,她哭了
父母安慰她:“听不见是既定事实,与其怨天尤人,还不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
最后,终于有一所学校愿意接收小梦南。
进入小学的梦南,靠坐在教室前排,读老师口型“听课”,但全程跟进几乎不可能,所以她只能在放学后,留下来研究老师的板书。
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和超强的记忆力,小梦南把所有的课程都坚持了下来,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为了补上学前班多读的一年,她在4年级暑假自学了5年级所有的课程,一开学就直接跳到了6年级,
同学说:“你是不是走错教室了?”
小梦南自豪地昂着头,“没有,我就是来读6年级的”。
随后,她一鼓作气,以全市第二的好成绩,考入重点高中,开始了寄宿生活。
住校的江梦南,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如何在没有人催促的情况下按时上课?
因为听不到闹钟铃声,她只能在睡前定好闹钟,将手机调成震动,一晚上紧紧抓着不敢松开。
或许是超出同龄人太多倍的努力,江梦南的求学之路,一直阳光明媚。
年,江梦南以分的高考成绩考入了吉林大学药学院。
年,她又考上吉林大学药学硕士研究生。
本科读研期间,她拿下多个奖学金,包括东荣奖学金、白求恩医学奖学金,并发表了SCI论文。
年9月,江梦南如愿考上清华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的博士。
面对大家的钦佩和褒奖,江梦南很谦虚。
“我特别担心别人因为我听不见,就降低对我的要求。哪怕我只取得了一点点成就,但是就因为我听不见,就放大我的那点小成就,给我很大的荣誉和褒奖。”
江梦南说,“我只希望大家把我当成一个健全人看待,对我提一样的要求。”
03▼
为无障碍事业,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本科报考药学,到硕士阶段选择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作为研究方向,再到如今主攻肿瘤免疫和机器学习。
江梦南的目标一直非常明确:成为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为他人祛除病痛。
如今,江梦南有了更大的梦想:“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平等、包容,无障碍的环境。让残障人士也能和健全人一样快乐的活着,才是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从小我,到大我,梦南是有大格局的。
每到大学假期,回到郴州家乡时,江梦南总会挤时间到特殊教育学校做义工。
探望那些视力、听力、智力存在障碍的孩子,鼓励他们学习唇语、学习说话,积极融入社会,乐观地面对生活。
她鼓励孩子们,“不要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要相信自己不比别人差。”
年,她加入清华学生无障碍研究学会。并当选第五任会长。
致力于宣传和推广无障碍设施,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
江梦南说,如果顺利,预计今年年底博士毕业,未来她想继续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造福更多人。
此时的她,对残障人士这个身份有了新的认知,她不再排斥自己残障人士的身份。反而,因为自己的艰难,希望做点什么,让别人不再那么难。
为了能更好地挖掘自己的潜力,也为了完成自己的梦想。
如今的梦南,已经装上了人工耳蜗。
终于,她人生第一次,真切地听到了这个世界。
鸟叫虫鸣,风声雨声,曾经只存在于文字和想象的声音,在江梦南的世界重新响起。
第一次听见鸟叫,她在树下,站了好久,听了好久。
那是一个美好的早晨,天气很好,风很轻柔,阳光充沛…
她用了六个字形容这种感觉。
“好神奇”,“很幸福”。
她说,如果声音是有颜色的,以前自己的人生是雾蒙蒙的,现在的人生有了五彩斑斓的感觉。
获得听力后的梦南,喜欢上了音乐,她最喜欢张韶涵的歌。
在央视访谈节目《面对面》的最后,节目组放起了《隐形的翅膀》。
主持人问:“你最喜欢哪句歌词?”
梦南跟着旋律,不太熟练地唱了起来: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
最后,希望你的世界,也能和她一样,唱出自己的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