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热引发思考专家推动信息素养教育刻不容

突如其来的“编程热”

突如其来,一些发达城市的小朋友和他们的家长不断接收到这样的信息,诸如:“不学编程,就被淘汰”、“先人一步学编程,我们让孩子在未来伟大”、“6岁就可学编程,8岁就可写程序,14岁就会用人工智能”。很多家长一边充满困惑,一边仍然心动,有些家长的想法是“时代是真的变了,我虽然不懂,但不能让孩子错过”;也有些家长抱着试一试的心理,送孩子到机构学编程,来到现场,他们竟然发现这些机构的编程课程非常热门,还常常抢不到名额。

一时之间,少儿编程课外班格外火爆。从一线城市蔓延到二、三线城市,编程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激增。有文章测算,年,我国少儿编程培训行业市场规模已达40亿元,用户规模约万。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百亿。为何市场如此火热?

这种“编程热”的兴起,无外乎三个原因。首先是人工智能对社会和未来的冲击。全民对身处日新月异的数字化时代充满了紧迫感与危机感。信息技术如此迅猛的发展,人工智能正在不断地融入社会生活各种应用场景之中,不少预测报告表明,未来的职业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现有的劳动技能、知识方法、思维方式都将过时,甚至已存在多年的职业将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种剧烈的冲击同时涤荡着人们对未来的预计和期望,他们担心不及时学习新技能会被淘汰。

其次是中国家长们“不想输在起跑线”的思维模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中国家长们的焦虑感不断升温。家长们抱着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落后其他同龄小朋友的心态,给孩子报名了各种编程培训、机器人培训、人工智能培训等各种课外辅导班。据调查,家长们面对新兴的编程培训本身缺乏充分的认知,更多地把编程看作未来不可或缺的技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孩子早点掌握这项技术。这种“早学早有优势”的追赶心态、“别人学了自己孩子不学”的攀比心态、“升学加分特长项”的代办心态,表面上可以理解,实质是非常盲目的。

第三个原因则是资本的推动和相关培训机构的夸大宣传。逐利的资本发现了这是一个大商机,而编程培训机构发动了对家长的洗脑战,他们不惜鼓吹“不学编程将成新文盲”,他们组织各种竞赛,鼓吹毫无根据地编程技能可以与名校报考录取挂钩,抓住家长们的心理痛点,诱导教育消费行为。这个没有根据的加分项从过去的英语热,奥数热,转移到了现在的“编程热”。

学校是信息素养教学的主渠道

年,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这表明国家在战略层面对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提出了面向新时代的新要求。校外编程机构在缺乏国家统一课程标准的环境下“野蛮”生长,虽然提供了差异化编程培训,但是由于没有强有力的指导与监管,编程培训机构良莠不齐,教育目标和品质令人担忧。

教育主管部门要担当起有效指引与监管的责任,要及时拨乱反正,加强正确的舆论引导。国家的人才战略是要培养高素质的未来人才和合格公民,要推行的是素质教育,教育不能被资金和市场牵着鼻子走。

发展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学校教育不应该缺失信息素养教育。无论编程教育、计算机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的主阵地应该在学校。课外编程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必须有规范和被监管。编程培训机构可以作为满足学生们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需求的重要补充,但绝不是青少年信息素养教育的主阵地。校外培训机构的市场行为显然无法面向全体学生,会给家长带来额外的经济负担与时间损耗,这种状态如不改善,将进一步拉大数字化时代的教育鸿沟,有碍教育优质公平发展。

年,教育部颁布了最新版本的《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供了高中阶段全面完整的信息技术课程标准,奠定了普通高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坚实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科学课程的标准还在紧锣密鼓的讨论中。全球各国也纷纷将少儿编程课程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早在年,一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