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礼仪中的表现各异,网友惊呼这个

最近一条韩国动画短片被不断转载,名字叫做“16种MBTI在幼儿园晨间礼仪中的表现”。网友们留言对号入座:“第*个就是我啊!”

什么是MBTI?MBTI(Myers-BriggsTypeIndicator,简称MBTI),也称作十六型人格。

其基本理论根据于瑞士心理分析家卡尔·荣格于年所出版的书籍《心理类型》。这一理论把人的性格分为四大指标,每个指标分成两种类型,排列组合形成16种不同的人格类型。

“16种MBTI在幼儿园晨间礼仪中的表现”小朋友排队进教室,有四种与老师打招呼的方式:击掌、拥抱、比心、鞠躬行礼。每个孩子可以自由选择一种方式,老师给予相同的回应。

尽管只有四种特定表达方式,却因为孩子本身性格气质不同,会采用不同的选择和心态,面目表情有兴奋、愉悦的,也有无聊、紧张、害怕的,还有个别犹豫不决,和迟到的。

最有意思的是网友的评论,大家对于“哪一个小孩就是我自己”十分感兴趣,即使一个细微的举动都能联想到自己为人处事的大体状态,并且泪目于长队伍里那个小小的“自己”。

那么MBTI不靠谱不靠谱呢?其实没有任何一种形式可以准确定义每一种人格,因为人格是复杂而多变的,我们永远无法测试到此时此刻的自己,就像永远无法踏进同一条河是一样的。

但是人们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在人群中寻找自己?

人在成长和发展中,一方面要自己接纳和认可自己,形成自我意识,即我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调适,以适应社会生活;另一方面,我能否获得他人的接纳和认可,特别是在早年生活中,能否获得家人和朋友的接纳和认可,关乎我们的生存和身心健康。直接影响进入社会中的自我定位、自我判断、自我发展。

心理学作为年轻的学科,百年来的历史,被越来越多的普罗大众所接受和喜爱,心理领域不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医用部分,也可以辅助工具,帮助自我解释人类最原始的精神疑惑的: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到哪里去?

日常人文课系列《心理分析有什么用?》采用的问答形式,聚焦现实生活中更具体的问题,作者给读者提供专业的知识理论和精华要点,如果希望得到更深刻的了解,都可以循着书中心理大师的著作,追根溯源。

心理学近年来分为越来越多较细的门类学科,但大部分心理学都脱离不开几个终极层次:我是谁?为什么我会这样?我和他人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解决?我该如何提升自己?

《心理分析有什么用?》围绕这五部分做一些经典问题的解答。

我是谁?

弗洛伊德提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组成。三个部分不停在心灵中冲突对话,但大部分我们无法意识到它们冲突的具体内容。

这就会造成很多疑惑:明明很想做一件事,但为什么会如此内疚?明明该是一件高兴的事,为什么会惴惴不安?为什么永远都拖延去行动于制定的目标?

荣格提出人格类型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还认为人在四种重要的功能“思维,情感

感觉和直觉”上存在优势和缺陷。他的这个理论,被文章开头我们提到的很流行的MBTI测试起到了重要作用。

MBTI中16种性格类型虽然无法真正定义“我们是谁”的终极问题,但至少让我们知道在集体中存在多种多样人格类型,不必纠结没什么与他人不同?为何不如别人优秀?这样的刻板问题。

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想寻求根源,可以利用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总结的儿童时期的四种应对策略:讨好型、指责型、计算机型、打岔型。

假如发现自己是一个天生的悲观主义者,拒绝一切毒鸡汤时。可以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